第46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權的血腥爭殺和後宮陷阱的防範中,他原本就格外脆弱的心智簡直要被折磨得崩潰了! 他突然羨慕起了遠在荒山野寺修行的公主妹妹來。實在也想不顧一切地離宮出家、一走了之! 山寺的生計雖說清冷簡陋,然而人在那裡畢竟可以活得寧靜而輕鬆,再不用每日提心吊膽,再不用去想什麼江山社稷、逆臣亂黨、敵國入侵、百姓災荒等等擾人心神的朝政國事,也再不用設防什麼嬪妃的陷害、小人的監視和朋黨的攻訐了…… 然而,自己一走倒是容易——煙蓑雨笠,無牽無掛。前朝大魏國,南朝齊梁其實也都有太子甚至帝王出家的例子,后妃公主更是比比皆是。可是父皇若因自己的背棄,一旦身心變生不測之禍,諸弟幼小,諸王如虎,國家朝廷即刻便會內憂外患迭起,南北敵國若再乘虛而入,自己豈不成了斷送大周江山社稷的第一罪魁禍首了麼?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少林方丈(第二十九章)(4)
他清知父皇的身體每況愈下,實在不忍再給父皇火上澆油了。自己既身為父皇的長子、諸弟的長兄,就必得強迫自己去頑強忍受和勉力支撐,必得擔當起這份重荷。這是此生註定的,是很多雄傑之輩夢寐以求、自己卻是想甩也甩不脫、想逃也逃不脫的天職。 自上次寺庵探親之事,雖說後來王軌等人仍舊咬定不放,可是朝中有岳父楊堅、舅舅尉遲迥和長孫覽、於翼等大臣紛紛上奏為自己開脫,辯說私通寺僧只為兄妹之情。雖說做為大周儲君私通佛寺有失唐突,但人之常情,不足論罪,更說不上廢立之事! 如此,一場風雨總算平息了下來。 孰知,國事家事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天早上,後宮的母妃也悄然失蹤了…… 原來,李妃在後宮見鄭妃步步緊逼,又見陛下竟對太子再次大加鞭責,不覺更是心灰意冷,再也無法忍受塵世喧擾,也離開掖宮、悄悄逃往少室山,和女兒做伴去了。 其實,李妃早就想過這種皇宮之外的民間日子了。 因怕陛下派人逼自己回宮,李妃一到寺裡,立馬乾脆地斷了發,並派人把自己剪掉的一股青絲和一封書信送回宮中、交給陛下。藉此表明她已絕塵緣,斷了陛下要她重新回宮的後路。 聞知李娘娘已在尼寺剃度,武帝又氣又怒,正要立馬派人將李妃拿回宮來,待靜下來思量,畢竟二十多年甘苦與共、相親相愛的夫妻,而且既然事已至此,何必一定要如此大動干戈?再思量箇中原委,恐怕別的都是藉口,李妃放心不下女兒、出宮與女兒做伴才是實情! 自從公主離宮之後,他這個做父皇的心內又何嘗不心痛不惦掛?多少個夜晚,常常夢迴往昔:女兒重又回到了小的時候,成了那個小巧可愛、天天攬著自己脖子又親又笑的小愛女,和她母親李妃一樣,用甜美稚嫩的嗓音為自己唱歌吟詩,以她仙子般的天真淡化了宮廷的兇險陰霾,為自己消解了多少的煩愁和驚憂…… 每想到此,武帝便會不自覺心酸難禁。又令人叫來張宮監呵斥道:“蠢奴才!平時是如何服侍主子的?主子如今活得好好兒的倒也罷了。若出半點意外,朕定然要了你的狗命!” 張宮監聽出了陛下話外之意並未有追究娘娘的意思,也未一定要將娘娘拿回宮的意思,不覺暗舒了一口氣,一面急忙備下了諸多日常用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