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舉有一族弟,名叫張純,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爬上了漁陽郡旁邊的廣陽郡太守職位,一時間也算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十分風光。他看到自己的堂哥在漁陽賦閒,便好心邀請其來廣陽做官,結果卻遭到了張舉的一番奚落。

張舉對張純說:“吾曾為泰山令,人口土地比之廣陽大出許多,仍嫌不足。今弟以廣陽從事一職招攬,豈非折辱於兄?吾有大願望,不知弟敢從否?”張舉這話的意思是,我當泰山郡太守的時候,弟弟你還不知道在哪裡混呢,也好意思拿個太守府從事來招攬我。如今我有一個很宏大的願望,不知道兄弟你可有膽量一起來實現它。

受了張舉的教唆之後,張純暗中開始幫助張舉謀劃造反稱帝的瘋狂行動。經過兩人暗中觀察,他們發現公孫瓚跟劉岱的關係越來越差,大有一言不合便要大打出手的架勢,而且劉岱在不斷收縮控制區域,好像害怕公孫瓚打過去似的。

最近,這兩兄弟又不知道從哪裡得知朝廷已經罷免了劉岱的職務,新的州牧便是由公孫瓚擔任。二人覺得在這個節骨眼上,各方都不敢擅自妄動,正是扯旗造反的最佳時刻,所以便加緊籌備起來。

第134卷 第1070節:曹孟德憂心忡忡 (35)

在二人準備造反的過程中,他們得到了來自遼西鮮卑步度根、烏桓王丘力居等人的暗中資助。還有一位來自晉國內部的世家子弟,據說跟趙興有滅族之仇,願意向張舉提供財富購買兵馬糧草,唯一的要求就是張舉稱帝之後,要發兵攻打晉國,滅了趙興為自己的族人報仇。

經過幾方勢力的支援和誘惑之後,張舉終於在公元一九三年的六月初六這個大順的日子裡,當眾豎起了一根大旗,在漁陽和廣陽等地擁兵反漢,張舉自稱天子,是為“漁陽帝”,而張純則為大將軍。

漁陽帝張舉稱帝后,立即聯合烏桓王丘力居,出兵劫略廣陽郡的薊縣昌平等地,同時擊殺了右北平太守劉政、遼西太守陽終等人,不到月餘,便擁兵至十餘萬人,活動於幽州之地,漸漸有逼近晉國的趨勢。

公孫瓚在得知張舉造反稱帝的訊息之後,立即率領手下一萬多士卒前往廣陽薊縣,攻打張舉的主力,結果因為己方兵力有限,竟然輸給了張舉。吃了敗仗的公孫瓚趕緊向朝廷急書一封,詳細報告了張舉造反的時間地點,強烈呼籲朝廷派出大軍前來鎮壓“反賊”張舉。

接到張舉造反的確切訊息之後,趙興立即命令原本駐紮在雁門平城的熊羆軍兩萬將士,迅速越過晉國與幽州的邊界線,將部隊駐紮在了代郡東南部的代縣一帶,準備隨時出手平叛。

趙興可是跟朝廷達成了協議的,晉國有義務幫助朝廷掃蕩意圖造反的勢力,雖然朝廷正式徵調護國軍參戰的命令文書尚沒有抵達,但這絲毫不影響一向願意為朝廷“分憂解難”的趙興,在得知張舉造反的第一時間,將兩萬大軍部署在幽州境內。

晉國一直在尋找對周邊勢力下手的理由和藉口,如今張舉和張純終於舉起了造反的大旗,趙興不好好地大加利用一番,那可真對不起這個大好的機會。

為了確保順利拿下公孫瓚,趙興已經命令李進武率領雄武軍兩萬士卒火速趕往雁門郡,作為攻打公孫瓚的後續部隊,在徐庶穩住局面之後,與熊羆軍雙管齊下,一口氣橫掃張舉和公孫瓚。

在張舉造反之事發生不久的一天夜間,行至中山國附近的朝廷傳旨隊伍,非常不幸地遭受到了“黑山賊”的突然襲擊,數百人的隊伍被全部消滅,皇帝任命公孫瓚為幽州牧的那道聖旨離奇失蹤。

既然朝廷的傳令特使連帶著任命公文都已經石沉大海,那麼劉岱就還是幽州牧,他發出的命令就仍然是合法的。

劉岱大呼小叫地向晉國緊急求援,並非常肯定地指出,張舉造反的背後,是公孫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