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圍攻,若不是段大哥你仗義相救,我現在已經是一具枯骨了。”
段譽有些感動,不過他也不能將自己最大的秘密說出來,那就是穿越者的秘密。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知道,在不久以後,蕭峰就因為阻止遼王進攻大宋,而在雁門關犧牲,終結自己的生命,來書寫一曲英雄悲歌,和令人仰望的豐碑。
只不過,如今段譽是後世穿越者,他當初看天龍八部的時候,最為遺憾的就是最後,蕭峰為了表示自己阻止遼王進攻大送,並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是為了不讓黎民百姓遭殃受苦,然後就自盡於雁門關。
正所謂,教單于折箭,六軍辟易,奮英雄怒。
段譽決不能容忍這樣的事再度重現,到時他絕對要保住蕭峰一命。其實當時,蕭峰自盡的最關鍵原因,是因為遼王被擒住之後,在蕭峰的脅迫之下,許下了有生之年,不再南下攻打大宋的承諾。這樣讓遼王很沒有面子,於是遼王就問:“想必兄弟你為大宋皇帝立下這麼大的功勞,肯定會加官進爵,得到難以想象的賞賜。”
這樣的嘲諷之言,蕭峰怎麼受得了?正面戰鬥,他不會畏懼任何人,但是他這樣的硬漢,最怕的就是有人汙衊他,說他的不是。
於是,義憤填膺之下,蕭峰只是想告訴在場的所有人,他這麼做,真的只是為了止干戈,為了天下蒼生。然後,他就自盡了。
以段譽的靈活頭腦,到時候必定會有好幾種方法可以阻止這樣悲劇的事情發生。
這些複雜的事,段譽現在根本不必向黑川大臧解釋什麼,只要這位兄弟肯跟他一起赴難,那就行了。
然後,他倆就並轡而行,向著北方而行,那裡是去遼國的。
一路之上,黑川大臧都不怎麼說話,或許沒跟段譽認識之前,他獨來獨往,一整天都可能不說一句話。
剛開始段譽還很多話,結果有些如同對牛彈琴一般,或許是因為黑川大臧從小就在東瀛長大,對於中原文化都不怎麼了解,段譽的許多話,他都接不起來。
甚為無聊之下,段譽也乾脆不說話了,而是靜下心來,思索著武道。
他曾經在少林寺藏經閣裡邊,學會了許多絕技,只不過要融合起來,簡直是不可能的。
段譽後來就覺得,既然如此,就不必去強行的融合,只需要將這些絕技各自都練得爐火純青,在合適的時機施展什麼絕技,就果斷的施展,也就無礙了。
黑川大臧也在琢磨他自己的劍道,他可不像段譽那麼去鑽研那麼多的絕技,認為只要將自己手中之劍練到一個極為高深的地步,那麼就足以獨步天下了。
三天之後,他們就來到了雁門關,多麼熟悉的地方,這是天龍之中最為重要的地方。
第三百章草原之上尋蕭峰
正所謂,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深秋時節,段譽和黑川大臧並轡而行,已經來到了雁門關外。
雁門關以“險”著稱,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位於山西代縣城以北約四十里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
須知,雁門關與寧武關、偏關合成為“外三關”。
段譽停馬,駐足觀望,但見東西兩翼,山巒層疊,其勢蜿蜒,直抵幽燕。
如此的天險,在深秋時節,愈發的讓人震撼心靈。
段譽忽然想起了唐代詩人李賀的《雁門太守行》,此詩對於雁門關的雄渾險峻氣勢的描繪,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於是,他充滿悲愴慷慨之情的朗聲道:“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