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在呼氣和吸氣之間,有兩個雙閉氣的過程。處在雙閉氣時,練功者第一次感到胸悶憋氣,呼吸困難,甚至難以忍受,心裡往往害怕會憋死,總想用凡息代替胎息。凡息一起,胎息的自動節律尚未形成,所以,很容易被幹擾而抑制住。所以凡息是初練胎息的剋星,練功時切忌之。
(4)修煉胎息一個月左右,胎息的雙閉氣就會慢漫消失。胎息的呼吸方式可隨意而轉變。如原來丹田貼命門是表現面板吸氣動作,此時只要加主觀意;念,就可以使面板變為呼氣;反之丹田向回跳動時,本來面板表現是呼氣動作,也可以加意念之後使面板改變為吸氣動作。此外也可以用意念不管丹田來回如何跳動,面板均呈單一的吸氣或呼氣動作。
「二、高階胎息功法」
人身體內有三個陰陽相交之處:第一個是雙眼相交。左目屬陽,右目屬陰,使二日對視,就產生神光。神光照視氣穴,主化陰生陽,如同天上的太陽,照射地上生長萬物一樣,沒有它則萬物不生。第二個心腎相交。心神屬陽中陰,腎氣屬陰中陽。使心腎相交,就產生精氣,化生津液,灌溉五臟。第三個是內氣與天氣相交。內氣屬陰中之陽,天氣屬陽中之陰使二氣相交,就產生內丹,化全身之陰,變為純陽體。這三個相交,都是以真意為引。就是用一心不二的意念,引導陰陽交合。練胎息的產生,必須經過三個相交,生出內氣,才能形成胎息狀態。
「雙眼相交練法」
入坐之後,輕閉口唇,舌頂上顎,雙目相交對視正中鼻粱根處的外光,把心意定在雙目中心。觀光不可用力,而是輕鬆自如地看,觀到雙目發脹,或者模糊不清時,才是陰陽二氣集中的景象。再閉目沿眼眶週轉眼珠,把陰陽二氣聚成圓形。左升右降轉36周,為鞏固陽氣,再睜眼左降右升轉24周,退化陰氣。轉完之後,閉目內視祖竅穴中圓形。約5分鐘,覺口中津液滿足時,就用二目交集的神光照送津液,降入臍下氣穴中,目光隨著照視氣穴.觀穴中虛空境界。吸氣時用意達到氣穴,呼氣任其自然,意念始終守在下丹田中,做到一絲雜念不起。這樣練功,經過3個月,才能感覺雙目中心甘有小氣珠,就是神光產生。只覺有圓形,不顯光明。如達到這種境界,練功人還必須有耐心和毅力。功中如覺有陽物勃舉時,是精氣衝動的“產藥”訊號。練功人要辨別清濁採煉。沒有一絲雜念的陽舉,採煉出口水,咽入氣穴封存運化,是煉丹的真清原料。採煉的方法為,陽物力量疲軟,是微陽(小藥)過嫩,不宜採取,可用神光協同真意由陽物動處,引回氣穴,照視穴中虛空境界。這種過程,要迴圈多次,微陽經過多次積累,就達到陽物舉而挺脹,小藥不老不嫩的階段,這時應立即採取烹煉。用意將它由動處採回丹田,略停,然後停,呼氣從百會下降到下丹田,這樣週而復始轉動,不計其數,直至陽物縮小即止。口中生出津液,咽送到氣穴。
「心腎相交練法」
每次靜坐,把神光照視氣穴,耳聽於氣穴,意守於氣穴,調鼻息達到氣穴,使外來精氣與神光相交,綿綿密密,存於丹田,無一毫雜念起動,入於混沌狀態。忽然一動,元氣顯于丹田。元氣出現,就是胎息的露象,元氣在丹田中靈動活潑,宛轉悠揚,美在其中,暢於四肢,如痴如醉。元氣大動時,用意往後一引,元氣上升於腦,停止片刻,口中化生津液,用意吞回,降入下丹田。從此感覺鼻息似有似無,只覺元氣後升前降,上下往來迴圈。這就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