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語]等表明時間、地點、情節或連結方式的關鍵詞作為章節與段落前面的提示。在這裡,它已經不是導演的拍攝意見,而是一種文學表現手法,以期對讀者產生導讀作用。比如[解說],在影視劇中,是指影象景觀“畫外”的解說詞,而在文學作品的讀者眼裡,它只是在敘述故事情景。即使拿在導演手上,並且依據它拍出了影像,由於影像的直觀性,恐怕也不一定將它用做“畫外”的解說詞。

應該說,好的文學作品(特別是小說),都有可能改拍成好的影視劇,儘管這並非簡單的事情。當代文學的創新發展,影視藝術對它的影響很值得關注,在二者之間,我們或許還可以尋找到更多的結合點。

作者本文中提及的幾個“文學劇本”便是在上述位置所作的嘗試與探索。理論探索固不可少,但更為重要的是創作實踐,作者渴望得到大家的支援與幫助。

。 想看書來

提 示

【提 示】

以人為本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理論基礎。要和諧就少不得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懷與體諒。只要稱得起“人”,他的思想與感情就理所應當得到所有“人”的接納。

體現人性人情的文化是永遠不可能湮滅的。我們民族文化一貫推崇的良知與善性充分地體現出了以人為本的優良傳統。

最近,時有49年從大陸去臺灣的政界人物來訪,人們並沒有視他們為異類,一句“歷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詩句足以表達對歷史是非的寬容以及對現實和諧的期盼。

《吳棗秀》訴說了一個六十多年前的故事。其實,吳棗秀當時的私奔出走並沒有多少政治色彩,可後來,她卻遭遇到好些的麻煩。主人公經歷的挫折與辛酸讓人感概而激動,儘管她最終獲得的幸運與成功同樣是49年那場革命的賦予。

吳棗秀用對待生活的一片赤誠和摯愛走過了平凡的一生。她也同樣如此走過了四九年,並把這種赤誠與摯愛播種在後人心裡。

關於四九年的那場革命,除了通常所說的意義,我們還應當見到:以人為本原來就是革命的第一要義,即使在當時,革命也完全可以顯現出更多的寬宏與博大來。

而今天,如果人們進一步去認真思考,能更加深刻地領悟這一點,那隻會有益於我們正在構建的社會和諧。

【第1——21集 場 景 標 題】

[第1集]

1,音容宛在 2,天理人情:壽宴——訪談——寫書——留影

[第2 集]

1,曠野情歌 2,乘虛提親 3,小鎮底層 4,同病相憐 5,窄路冤家

[第3 集]

1,援手相助 2,“面子”“裡子” 3,高牆深院 4,風寒夜雪 5,賭場風波

[第4 集]

1,針鋒相對 2,“幽靈”糾結 3,並非說客

[第5 集]

1,傍晚時分 2,誤解難解 3,心不在焉 4,爆發衝突 5,無訴無助

[第6 集]

1,避過鋒芒 2,破口罵街 3,搬兵未成 4,調解妥協 5,深夜送別

[第7 集]

1,血光之災 2,春心蕩漾 3,尋釁報復

[第8集]

1,憂鬱致病 2,未置可否 3,張貼傳單 4,打柴路上

[第9集]

1,非關玩笑 2,‘低階趣味’ 3,閒話含情 4,高談闊論 5,同床異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