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無休止的戰爭來扭轉一切。

打,打到死人盈野、白骨連天,打的各國無人再打!

戰,戰到國破家亡、山河破碎,戰到各國人人畏戰!

如今的大清沒有什麼國際局勢可以顧慮,百姓的生活早已是民不聊生了,這樣的生存狀態已經足夠惡劣了,再惡劣的戰爭,又有什麼了不起呢?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楊猛的心態就是這個樣子。

四國公使回到廣州之後,與英吉利的高參團商議了一下,結果,高參團也是認為楊猛在虛張聲勢,給各自的政府發了一份詳細的報告之後,港島這邊的戰爭準備,也開始了。

戰爭爆發的很快,半個月的時間,英法聯軍就做好了準備,目標也很明確,津口門戶大沽!

因為楊猛的關係,四國公使除了楊猛之外,再也聯絡不上清國的任何官員了,有心警告卻沒有警告的門路,英法聯軍的三十條戰艦,到達津口外海之後,駐防津口的僧格林沁也不客氣,只要戰艦駛入射程,開炮就打!

僧格林沁也是被逼無奈,楊老三請殺他僧格林沁的摺子,幾天一份。若是不開炮。那就等於坐實了罪名。直隸的譚廷襄也是個珍惜羽毛之人,一看江南的局勢,就知道津口的戰事必須要好好打,而他是個文臣,將守土之責,推給僧格林沁是再好不過的應對手段了。

楊老三逼著朝廷殺他僧格林沁,譚廷襄那廝,卻在背地裡玩捧殺之法。在摺子之中,把他僧格林沁吹得天上罕見地上少有,如今這局勢已是騎虎難下了,不打那就是死路一條,而且不擊沉幾艘洋夷戰艦,這事兒也是說不過去的。

大沽口是津口的門戶,地理位置很適合防守,近口三十里有攔江沙一條被稱為口外之險,大船不便航行,南岸有炮臺一座。北岸有炮臺三座,這些炮臺自楊猛發起洋夷滅國之說後。也在不斷的被加固,這裡的火炮數量與威力也是在大清各炮臺首屈一指。

一萬兩千斤大銅炮四門,萬斤大銅炮十二門,五千斤銅炮三十門,西洋鐵炮六十門,其餘各色銅鐵炮二百門,這樣的火力配置,在朝廷看來已經是固如金湯了。

被楊老三和譚廷襄逼的走投無路的僧格林沁,這時節也豁了出去,這仗不打不成了,萬一落了口實,以楊老三在聖上心中的地位,弄不好,爭鬥一番之後,敗得還是他僧格林沁。

額爾金與葛羅,本想著在前線與清國官員交涉一下,徹底的破開楊部堂的訊息封鎖,可看到大沽炮臺擺出的架勢之後,兩人知道,逼著清國簽訂城下之盟,已經成了泡影,只能以戰爭的結果來說話了。

大沽口天然的地理位置,讓英法聯軍的艦隊吃足了苦頭,戰艦強行突入攔江沙之後,艦隊的指揮官,才知道所處的環境之惡劣,水淺,戰艦極難掉頭,而且舷炮全數開火,極容易擱淺,英法艦隊的炮火被大沽口的地形,削弱了大半,而僧格林沁那邊就可以大發利市了。

一萬兩千斤的大銅炮,雖說打的是實心彈,但銅炮的質量遠強過鐵炮,足量裝藥後的大銅炮,那威力也不是蓋的。

進攻大沽口,對英法聯軍來說,也不是之前試探性的戰爭了,他們要攻佔大沽口,雖說地理位置不好,但一千兩百多英軍士兵,百餘法軍士兵,還是划著舢板,猛撲向大沽炮臺。

與庚子一役時的戰況不同,與楊猛主導的兩次虎門攻防戰也不同,貿然闖進大沽口的英法聯軍戰艦,對僧格林沁來說只是活靶子,天然的地理位置,讓僧格林沁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楊猛的提醒,也讓大沽炮臺,多了許多巨炮、重炮,進入大沽口的十艘戰艦,三個小時之內,四艘被擊沉,六艘喪失了戰鬥與行動能力,至於舢板上的英法聯軍,只能用悽慘來形容了。

沒有艦炮的掩護,舢板暴露在大沽的炮口之下,這些英法聯軍只是活靶子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