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有的;城外就不必說了;這麼大的基數;每天四百斤酒放出去;就和在黃河上丟個石子;小小水花濺起;連個聲響都不會有。

幾十文一斤;對尋常百姓是筆大錢;可對於稍微有些身家的人物來說;這實在算不得什麼;能進那些酒樓;還出不起個喝酒的銀子?

至於那些大戶人家;家宴待客時候講究用好酒;外客來如果能擺上徐州本地產的名酒;無疑是有面子;有談資;在外人面前覺得臉上有光。

酒樓飯莊、官紳富貴還都有點擔心;飄香酒坊生產出來這樣的好酒;純粹是因為湊巧;以後酒未必會變成什麼樣子;寧可先買點在家屯著。

飄香酒坊的規矩依舊;買前可以開封先嚐;任憑退換;買手們每日帶著點緊張的品嚐;都擔心某一天味道會突然變差;但這個事情一直沒有發生;有時候口味的確稍差;但這個差距不是一般人品不出來;第二天再嘗;往往又恢復原狀;甚至品質更佳。

大量的高粱被運進來;一批批酒糟被運出去;有心人根據酒糟和消耗量判斷;這“漢井名酒”的確是用高粱造的。

得到這個訊息之後;城內城外的釀酒作坊不約而同的用高粱試著造酒;個別有心人還特意用趙進他們酒坊所買的高粱;不過結果和從前一樣;酒粗劣無比;根本無法入口。

這種別家做不出的訊息傳開來;更讓趙進的“漢井名酒”多了幾分神秘;而且大家喝酒的時候還會順口說道趙進的事蹟;一個和做酒毫無關係的年輕武夫;居然做出了這樣的名酒;這其中一定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典故。

大家都願意議論和傾聽這樣的故事;在談論和誇張中;在城內城外的飲宴聚會中;漢井名酒的名聲和美味傳揚開來;原本只是徐州城內的酒樓飯莊和官紳大戶購買;城外十里範圍之內的人家也過來買;但慢慢的;豐縣、沛縣、碭山、蕭縣四縣的人也聽說了;邳州那邊的人也有所耳聞。

這麼多人想喝想買想要屯著;而飄香酒坊的產量一時間上不去;價錢就開始漲了;從每斤三十五文漲到了每斤六十文;然後到了每斤一百文;還是那句老話;能喝得起這個酒的;不在乎這個價錢。

官紳富貴自家就不說了;那些上等的酒樓飯莊講究招待熟客;客人來了點這個酒如果回答沒有;那豈不是落自家面子;而且這些酒樓飯莊買進來的價錢高;賣出去的價錢卻一直保持在六十文上下;這也是留客的好方法;酒價錢恆定;其他的多賣些;也就賺回來了。

“趙大哥;咱們這酒賣一百五十文也會有人買;明天我寫在水牌上;咱們又能多賺不少了。”陳宏興沖沖的說道。

現如今陳宏每天忙碌的滿頭大汗;於勁卻十足;他本來對做生意的興趣就很大;何況這酒坊的熱火讓他根本沒有想到;陳宏想要知道這裡面的竅門是什麼;更為這事業的紅火興奮;所以每天來得早;走得晚;而且多想多問。

聽到陳宏的話;趙進回答的很於脆:“只賣一百文;等第二口第三口蒸鍋出酒;我們下調到七十文;如果還是這麼熱火;再把價錢漲上去;但也不要超過一百文;等到我們真正大批生產了;價錢定在五十文上。”

“為什麼有錢不賺?”聽到趙進的安排;不僅是陳宏;連趙進的其他夥伴都很不理解;陳晃直接開口詢問。

“我們這酒並不是什麼精工釀造的上好燒酒;說白了就是用了好法子做出的口味不錯的大路貨;我們要保證喝得起這個酒的人多;在十個人身上每人賺一百文;也比不上在一千個人身上每人賺十文;而且現在畢竟喝到的人少;我們壓著價錢;也是為了這酒不要侷限在徐州城內的小範圍;儘量的擴充套件開去;讓更多的人喝到;等將來產量大了;喝的人也會變多;賺的錢就會更多。”趙進解釋的很詳細。

實際上開始十幾天;情況卻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