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又極窮苦,其父曾上本家打過秋風,卻被奚落的悲憤交加,一病便死了。其母含辛茹苦供他成人,待他高中之後不久,也便去了。甄費尚未入仕便報了丁憂,三年過後,早被人忘到角落裡去了。他咬牙買了家產和媳婦兒嫁妝,花了許多錢,彎了許多腰才補上這個府尹的缺兒。見識過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甄費便決意要尋一高枝以為靠山,然而他本是苦出身,唯一有親的金陵甄家又因為記恨父仇不肯攀附,便只有指望兒女親家。但是,他與夫人結縭數載,一兒半女也無,眼看著已過不惑,再生子女的希望愈加渺茫,心下無奈、不甘至極。

幸而此人頗善經營,又很有些能屈能伸的梟雄範兒,當年在京中備考的時候還特地用心結交了幾個可用之人,其中有一個是為官作宰的人最不屑的太監。也正是這個不起眼的太監,如今爬到了慈寧宮灑掃頭目的位子,還記得老朋友,於是,不久前託人從宮中給他傳過來一條重要資訊——今年選秀太后唸叨過許久的美人型別。甄費正有心蒐羅幾個合適的美女送上去碰碰運氣,今日一見英蓮,頓時大呼老天恩寵,自己飛黃騰達之路終於初見端倪了。

當下,這甄費喚來妻子密謀一番。待他和顏悅色讓英蓮去後堂梳洗壓驚的時候,甄妻“恰好”路過,一眼瞥見英蓮,頓時如遭雷擊,愣在當地,英蓮好心上前詢問,卻被一把摟住,只聽得甄夫人“兒一聲,肉一聲”嚎啕的差點背過氣去。

英蓮在外漂泊多年,早已忘了慈親的音容笑貌,加之自己一介孤女,沒什麼是值得府尹老爺圖謀的,因此一聽完甄夫人聲淚俱下哭訴自己當年是如何走失的以後,當下便信以為真,和甄夫人抱著哭成一團。(單純的英蓮小朋友,你就沒聽出來甄夫人所講的跟你給甄大人講的一樣嗎?)

外間甄大人聽了夫人的傳話,欣喜地奔進來認親。撫著英蓮懊悔自己竟與親女相見不相識。“一家人”相擁著喜極而泣。得了信兒的下人們片刻之間就把這一幕傳了半城。

原本趾高氣揚的薛家母女聽聞自己竟然得罪了府尹的女兒,頓時如喪考妣。原本甄費把符合劉公公給他打聽到的合乎太后標準的寶釵弄來,還想著要不要冒險讓她以自己遠房外甥女兒的身份入宮承寵好能提挈自己一些,不過這樣就要徇私枉法放過薛蟠。這讓雖然喜歡鑽營,但本質上來說還是好官的甄費十分難以說服自己。現在有了更好的選擇,他當然不會去做既違背良心又承擔風險的賠本買賣了。於是,薛寶釵的作用就換成了從一個偶然經過的路人角度證實英蓮的身份。

甄費十分聰明,他知道自己冒認英蓮一事雖是個機會卻頗有風險,索性做大不宜小。他篤信這許多年來英蓮的親生父母都沒有找到她,日後再出現的可能性就更小了。而且,他覺得自己挽救了一個將要落入淫逸無度的呆霸王手中的少女是積下了一件天大的功德,相信老天爺知道了也是一定會給他好報的。因此,甄大人大張旗鼓廣而告之了這一出“官老爺十年苦尋走失女”的大團圓喜劇。跌宕起伏的劇情聽得多愁善感的太太們紛紛抹著眼淚感嘆甄家姑娘真是個大有後福的妙人兒。

女人間私下流傳八卦的速度快到無法明確測量,反正等到選秀的時候,連遠在京中常年宅在皇城裡的太后都聽說了有這麼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