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耳成山、南朱雀吉野山,處於四神守護之中,佔地東西約千米,南北約九百米。共有十二條大路,東西以朱雀大路為中心分為左右兩京。

朱雀大路是飛鳥城內最為寬廣的道路,達十九米,西側有側溝用以排水。路盡頭就是朱雀門,由此往南便是知名的羅生門。大路之間有小路相通,大路和小路一起圍成町,是分割宅地的基本單位。因為盆地容易積水,所以藤原京條坊制的道路都有側溝以便排水。

後世有的專家學者認為,在此範圍之外尚有藤原宮時代的道路遺蹟,所以京城的範圍應該非常之大,即所謂的“大藤原京說”。

飛鳥城的周圍由高達五米,且有瓦的堀立柱塀所包圍,塀兩側分別有寬五米的外濠和寬三米的內濠,修築高大的堀立柱塀是繼承了飛鳥宮的傳統,每面塀都有三座大門,這樣一來藤原宮四周共有十二座門。

南面中央的就是正通朝集殿院的“朱雀門”,其他門的名稱則取自負責宮廷守護的氏族,如“豬使門”、“海犬養門”等。

中央建築大極殿是一座蓋有瓦並塗成紅色的建築物,是此時倭國最大的建築。大極殿前,就是舉行儀式時,貴族、役人們聚集的朝堂院,共有十二棟役所,按役人的官位高低整齊排列。

大極殿後面就是被稱為里居的天皇居所,是用檜木建的堀立柱建築,“大極殿”、“朝堂院”與“里居”,三者軸心位於南北一條直線上。

藤原京的“藤原”與平安時代的“藤原”是兩回事,後者是十世紀至十一世紀前半葉的掌權氏族,距離藤原京建成已有兩百多年。在這兩百年間,都城多次搬遷,曾先後以平城京、恭仁京、難波宮、紫香樂宮、長岡京、平安京為都。

()免費電子書下載

藤原京自建成之日開始,都城的範圍不斷增大,這是受到大唐長安城的影響,因為巨大繁華的長安城是此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它的宏偉令那些曾到過長安的倭人深為震驚,並樂於模仿。

最早用瓦的建築物是公元588年開始建造的飛鳥寺,最早用瓦的宮殿則是藤原宮。在建造藤原京的宮殿時,曾經打算用瓦,但未能實現。宮殿不同於寺院,佔地面積要大得多,需要大量的瓦,而且要在較短的時間內蓋好,以此時倭國的生產力水平來說的確很難。

只有開發制瓦技術,組織大規模生產才能做出大量的瓦來。據後世推算,藤原宮所用的瓦超過了200萬塊。

宮殿是利用人工運河來修築的,用運河運輸材料省時省力,在宮殿建好後就用挖出來的泥土和廢棄材料將運河填平,這的確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透過後世考古發掘,在運河中發現了木簡,上面記載的時間是皇極天皇時代,這證明藤原宮在皇極天皇時代就已動工建設,據《日本書紀》記載,應該是在皇極天皇繼位的第二年,便選址動工,與發現的木簡上的時間相吻合。

但是,直到天武天皇死,仍未能建成,工程曾一度中斷。天武天皇的妻子即位成為持統天皇后,繼承亡夫的心願,於數年後開始繼續修建。削平山頭、填平低谷,以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來說,這實在是件龐大的土木工程。

在定都藤原京以來,倭國政府對宅地的劃分就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定。右大臣等高官貴族可以擁有四町土地,擔任政府高官的貴族佔地一至兩町,中、下級役人、庶民按家族人數、納稅額的多少分給一町、二分之一町、四分之一町不等的土地。按此時倭國的等級制度規定,中、下級役人、庶民最少可以分得四分之一町的土地。

由於宮殿佔地面積很大,所以宮殿附近的地方相對來說狹窄的宅地較多,容易自成一家,於是享有特權的貴族往往選擇在此居住。

根據後世的考證,藤原京大約有貴族、役人、庶民和僧侶等兩三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