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銳只看成果。

這也是招小牛的好處,儘管還是需要培養,可基礎能力均已具備,尤其是具有完善的自學能力,減輕了楊銳的負擔。

30多歲,對一名研究者來說,也是到了分水嶺的年齡。

該出成績的,四十歲以前基本都能出了。

三十多歲還出不了成績的,以後再想出成績就更難了。

而能做到院士的,少說都要十幾年的牛掰才能被選出來,如李文強等人,積累期再長,也就是幾年的功夫,之後,就該是耀人眼球的成果高峰期了。

大部分研究員,在三十歲到四十歲,四十歲到五十歲期間,會完成人生中絕大多數的成果。

大部分智力型行業大多如此,十幾年二十年的高峰期過去,一名研究員若是能夠掌握一間研究室做老闆,那就還能延續幾年的高產出,否則的話,也就慢慢陷入沉寂了。

而在高峰期之前,大部分的研究員都是處於靜默期的,這一方面是他們的知識和經驗的積累不夠,另一方面,也是他們的社會資本積累不夠,如果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年輕的研究員除非找到特殊的專案,否則,他們很難用少的可憐的資源做出優秀的成果。

正常情況下,一名二十多歲的研究員,也就是比同齡人做的好一些而已,因為年輕研究員獲得的資源都很少。

直到獲得的資源增加以後,研究員們的水平差距才體現的出來。

這就好像將年輕的韓信任命為班長,他並不能表現出太強的指揮技藝,如果運氣不好,一堆箭射過來,該死也就死了,不過,只要運氣不太差,擁有將才的韓信在班長的位置上,肯定會表現優異,理論上,他會以更快的速度升到排長、連長的職位上,同樣的,他依然會表現優異,但不會太優異……直到成為掌握了千軍萬馬的將軍的時候,韓信的將才方能爆發性的增長起來,一下子拉開了自己與普通將軍的差距,等到手下的軍隊有數十萬,上百萬的時候,韓信的指揮技藝已是天下無敵了。

要說做班長時代的韓信是否有將才,答案也許是不一定的,但要說做到團長旅長的韓信是否有將才,答案就是一定的了。不過,要想從團長旅長中篩選出韓信,那可太難了。

研究員也是一個情況。

在讀書期間,一堆實驗狗裡,厲害的也就厲害一點點,看著或許是健壯一些,或許還不一定是最健壯的,但是,從研究生到助教,從講師到副教授,從參與專案到主持專案,從主持小專案到主持大專案,差距也就一步步的體現了出來。

像李文強這樣能做到三國院士的,只要資源給的夠多,幾年時間,成果就能有一大堆。

只不過,除了楊銳,沒人敢給他這麼多的資源罷了。

就像是營長團長水平的韓信,沒有人敢把他瞬間提拔到司令的位置上。

楊銳也沒有直接提拔小牛們,不過,實驗室資源的增加卻是明眼人都看得到的事實。

然而,包括黃茂在內,大家都只顧著樂呵了,沒有一個人能從碎片化的研究任務中,發現楊銳的目的。

如pcr這樣的專案,原本也是不需要告訴大家全部內容的,只要每個人都能做好自己的部分,最終的結果,自然會呼之欲出。

經過幾個月的人員準備,裝置準備,特別是資金準備以後,楊銳也是默默的開啟了他的pcr計劃。

只不過,除了他自己,沒有一個人知道,華銳實驗室真正在做的實驗是什麼。

……

第五百五十四章 調人

readx;楊銳默默的為自己的pcr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