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IL,也就是著名的《長尾理論》。
這個理論講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講一個在網際網路新時代裡面,各種銷售行業的一種新奇的改變現象。在以前,因為各種實體空間的限制,所以馬太效應或者說是規模效應就非常盛行——強者越強弱者越弱。比如說一個書店,能放書的地方是一定得,按照通行的八十二十法則來說,那麼能給商店帶來80%利潤的其實就是20%的圖書,而其他的20%的利潤有80%的圖書來提供。那麼對於這個書店老闆來說,理智的做法就是儘量把最好賣的20%的書,也就是所謂的暢銷書,儘量長時間的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而其他那些不太好賣的書則是儘快下架,至少是儘量少的進貨,把手頭的賣光就進新書。這樣進來了新書還是有20%的機會碰到新的暢銷書的!可以說,傳統的銷售行業,那提高利潤的關鍵,就是怎麼樣擴大碰到20%暢銷商品的機率,怎麼儘快的淘汰掉那80%不暢銷的產品!畢竟他們貨架上的空間本身是受到限定的,不是無限的!
但是當網際網路降臨了之後,除了催生了一大堆的網際網路新貴之外,也給傳統行業帶來了一陣清風。這就是讓大家發現了網際網路好處之後,驚訝的發現原來忽現網上面並不存在貨架空間限制,不管多冷門的書那都是可以擺在網際網路的貨架上一輩子的。而這樣的一個不下架的做法,就會產生一個長尾理論——也就是80%短期盈利能力並不好的貨物、在圖表上跟20%暢銷書合在一起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恐龍的長尾巴一樣的東西們,卻能依靠著時間,卻能依靠著一直跟消費者見面,反而慢慢的製造出來一個完全顛覆8020規則的成績!
這個長尾效應可以說完全是網際網路時代的一個新現象,那就是因為諮詢的過度發達,消費者選擇面的完全解放,完全不用侷限於以前實體店裡的那些固定選擇,所以消費者們完全可以開發自己的興趣,或者說是按照自己的興趣來找相應的東西。這樣一來,哪怕是本來一個小眾的不怎麼賣得出去的產品,因為放的時間夠長,就會吸引全國甚至全世界喜歡這個東西得人來買,而這樣就能在長期提供一個不亞於當初暢銷書的產品!甚至在口碑傳播的影響之下,一個本來沒成為暢銷書的產品,那有可能在長尾效應之下,在幾年之後由喜歡這個書的消費者硬生生的給烘托成了一個新的暢銷書!
就在賈鴻漸正在想著提前寫出來《長尾理論》的時候,在別的地方,他本人也在被討論著。原來,在之前的華夏高科贊助了柯受良飛躍黃河的事情上,投入的一千多萬元巨資的事情引起了相關行業的一陣討論。在《中國經營報》上,在近日就有了這樣的一個專題——《華夏高科1000餘萬元飛黃》。在這個專題之下,《中國經營報》可是廣發英雄帖,召集了國內一系列的“英雄們”來分析和評價華夏高科的這次巨大投入是否合算。在這些英雄們的筆下,他們臆想出來了一個個的華夏高科營收賬本,在他們的腦內計算著華夏高科的收入和付出,最後還算是給面子的評價華夏高科收支平衡,但是卻說華夏高科在已經非常有知名度的情況下,這麼進行贊助是非常沒有意思也沒有必要的行為。
對於華夏高科這麼評價還算是客氣額,但是對於跟著華夏高科辦事兒的長宏他們就不這麼客氣了。他們對於投資了500萬隻是做了個廣告的長宏那是各種批判,甚至形容這種事情只是為了花錢作秀託高股價而已!原來,在今年飛黃之前一個月,長宏經過了國家相關部門的批准,已經上市了。本來上市之後長宏憑藉著在市場上CVD的一路高歌猛進,股價持續小幅上漲。到了飛黃的時候,飛黃成功的當天,長宏的股價就漲了20%還多!而且接連暴漲了5天!這就是一個禮拜了!
這種上漲了20%股價的事情,那要是放到97年,就是直接漲停板了——單日上漲10%就直接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