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收拾,即使燒完了也到處留下殘火(慢性發炎),但另一方面,假如雨水(消炎物質)充足的話,就會森林茂盛、綠草如茵,同樣的一根火柴,可能只點燃一片樹葉。顯然“火柴”不是造成山林大火的原因,它只是誘因的“扳機”,陽光和雨水的平衡,才是決定森林是否容易大火延燒的“前因”,烈日促進“生火”,雨水則協助“防火”。當“發炎”與“消炎”因素失衡,亦即只有烈日而缺雨水,就容易導致各種炎症的發生。因此,所謂“壞”的發炎,主要是體內炎症狀況失去平衡,所以針對“平衡因素”矯正就是關鍵!

基本上,“平衡因素”主要在於發炎物質,而所有發炎物質會受到前述生活方式的影響,其中“飲食”一環尤其重要,特別是所食用的“油脂”,油脂對了,可以消炎;油脂錯了,就容易發炎。許多人長久以來被誤導,只要聽到油就唯恐走避不及,滴油不沾,殊不知油分好、壞,現代人的問題不在於吃油,而是“吃錯油”。所謂錯的油,指的是那些被過度宣傳的“不飽和脂肪”和“轉化油”(“氫化油”或有人說“反式脂肪”),因為這些都是經過加工而來,實際上是“人造油”,亦即原來的油脂化學結構已被改變,會造成體內的細胞傾向增加製造“發炎物質”,因此長期食用之後,就會出現只有烈豔陽光而無甘露雨水的森林環境,使您成為“易燃”一族!所以要避免“與炎共舞”,首先就是要找出您的可能發炎原因及風險(表9…4與9…7),第二是應檢視您常吃的食物,減少“易炎”食物,增加“消炎”食物(表9…2至9…6),最後則是改變您的飲食方式。 。。

“發炎—消炎—腸滲漏—發炎”的夢魘旋渦(2)

原則上,從飲食方式來平衡發炎因素,有下列幾個要點:

1。食用真正完整而非加工的食物(參見表4…4),例如選擇…豬肉而非火腿,鮮魚而不是魚罐頭,蘋果而非瓶裝蘋果汁。

2。食用大量蔬菜,特別是十字花科,像菜花,芥藍菜,綠色葉菜類,莢豆類。

3。儘量以低升糖指數食物為主(表9…4)。

4。多吃高抗氧化食物(表9…6)。

5。油脂以單元不飽和油脂如橄欖油為主,避開加工的多元不飽和油如玉米油、芥花子油、色拉油。高溫烹調則以牛油、椰子油,或棕櫚油優先(但不要超過熱量的10%)。

6。要避開個人過敏的食物。

7。減少食用紅肉類如牛、羊、豬等。

8。適當補充協助消炎的營養物(表9…5)

表9…1引起發炎的常見原因或誘因

1。感染(病毒、細菌或黴菌:最易隱藏在牙齦、腸胃道及生殖器官)。

2。過敏(食物與環境)。

3。外傷或創傷(意外或運動)。

4。氧化壓力與自由基(參見第七章)。

5。毒素(內毒素及外毒素如農藥、化學物質、環境汙染)。

6。胰島素阻抗現象:代謝綜合徵。

7。過重或肥胖。

表9…2常見“易炎”食物

1。糖(澱粉)類:白麵粉製品如白吐司、包子、饅頭、麵食等。

2。有殼海產類:蝦、蟹、蠔、螺、乾貝等。

3。紅肉:牛、羊、豬。

4。罐頭、加工食品、罐頭火腿(午餐肉)、香腸、臘味。

5。乳類製品:牛奶、乳酪(芝士)、奶油、冰淇淋(雪糕)。

6。油脂:油酥、人工植物油、轉化油、沙拉醬(像千島醬)。

7。飲料類:汽水、酒精、咖啡、紅茶、色素飲料。

8。糖精類:糖漿、白糖、方糖、糖包、代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