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
“好吧!”滿頭大汗的謝逸表示無奈,只得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
李道宗期許鼓勵道:“嗯,好好想想,到時候或許用得上。”
謝逸不甘心,問道:“王爺,長安那邊傳訊時,就沒說點其他的?就沒點建議什麼的?”
“建議?應該算有吧,房玄齡讓你好生利用薛延陀兩位王子的矛盾,最好是挑起其內鬥。”李道宗的回答與沒說區別不大。
謝逸沉吟道:“對王子而言,最大的矛盾便是王位了,只是夷男正當盛年,似乎不著急立即承認,不過……”
“不過什麼?”李道宗頓時頗饒有興趣。
“如果想要他們的矛盾現在就爆發,那就得將立下儲之事提前鬧大,不若由我們大唐朝廷出面,給夷男的兩個兒子加封。”
謝逸道:“比如都加封小可汗,將來便都有繼承大可汗位置的資歷,而今內鬥便會開始加劇,甚至與夷男生出矛盾來。”
李道宗是明白人,當即瞭然於心。自古國無二君,薛延陀要是有兩三個可汗,那可就熱鬧了。
狄知遜讚許道:“倒是個好主意,不過得三省,甚至是陛下應允支援,也得有個合適的由頭。”
謝逸笑道:“由頭好不簡單,當年漢武帝不是已經幹過了嘛!”
李道宗和狄知遜對望一眼,異口同聲道:“推恩令?!”(未完待續。。)
第一九二章 請旨長安
漢初分封劉姓子弟為諸侯,到了景帝年間釀成大禍。
諸侯王與漢朝廷和皇帝因為種種利益糾葛而產生對立和摩擦,矛盾越發激烈,最終引發了“七國之亂”。
好在漢景帝反應迅速,又有周亞夫和梁王劉武奮力抗敵,最終平定叛亂,沒有讓大漢王朝分崩離析。
但漢朝的諸侯分封問題依舊存在,強大的諸侯王對朝廷和國家安定始終是個威脅,漢武帝時的淮南王之亂便是例子。
為了徹底解決諸侯封國問題,而又不引發諸侯王強烈的反抗,漢武帝採取了一種溫和的方式——推恩令。
簡單來說,就是皇帝以關懷所有的劉姓子弟為由,認為原來僅僅只有嫡長子繼承王位,其他子弟毫無繼承的處境表示同情和撫慰,並加以改變。
為了表示對所有劉姓皇族子弟的關懷,朝廷推恩眾人,諸侯王死後所有的兒子都有繼承權,封國由幾個兒子均分。
表面上看似的朝廷多分封了幾個王,實際上除了年節多點賞賜,死後多修幾座規格高一些的王陵之外,朝廷實際上沒有什麼損失。
實際分封出去的土地面積還是那麼大,原本可能對朝廷產生威脅的封國越分越小,抱團的筷子被分成一根一根。
比如梁孝王劉武死後,梁國便被分為五個諸侯國,於是乎中原地區再也沒有一個可以和朝廷叫板的諸侯了,皇帝也便能心安。
這樣的方式比較溫和,老牌的諸侯和嫡長子肯定不樂意,但其餘原本對王位無望的兒子自然高興,會多加支援,執行起來也容易多了。不至於讓諸侯王們同仇敵愾,聯合起來反對大唐。
溫水煮青蛙,殺人不見血的招數。還美其名曰推恩令,但效果當真不錯。
適才李道宗提及真珠可汗夷男的兩個兒子不和,可以加以分化,謝逸便想到了這個招數。
王子不和睦,爭奪的本質是什麼?
不就是王位嘛!
毫無疑問,薛延陀的兩位王子肯定盯著老爹夷男的可汗之位呢!
但夷男正當盛年,可能不會過早決定王位繼承人,所以兩位王子爭鬥尚且有限,不足以內耗。
但如果提前催化,那就不同了。
草原部族和中原王朝不同。草原上是部落制,每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