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的牧民部族越來越多,甚至不是有持刀的騎兵來往。

但見到大唐的旗幟後,都表現的很恭敬,至少表面上是這樣。遇到的部族首領都很恭敬地前來拜會大唐使臣,並大方提供牛羊食用,然後派人引導使團前往汗帳方向。

當然了,與此同時,想必也會另派快馬前去汗帳方向,將大唐使團入境的訊息稟告真珠可汗。

想來現在夷男已經得到訊息,不知道是做好準備迎接上國天使,還是等著給大唐使團一個下馬威?(未完待續。。)

第一九八章 虛虛實實的熱情

薛延陀汗帳位於圖拉河畔,其設定類似於突厥王庭。

並無正經的城池,而是一大片連天的帳篷,因為可汗駐紮此處,所以成為薛延陀政治中心。

如果遇到天災或者外敵入侵,只需要換個地方,便仍舊是薛延陀汗帳,這便是遊牧民族的特性。

實際上,本來薛延陀汗帳在更北的地方,是大唐滅掉了東邊突厥之後,汗帳才相應地轉移南下。

從這個現象看得出來,薛延陀的生存空間和勢力範圍在向南擴張。

對大唐而言這是個危險的訊號,必然一旦有擴張,便遲早會有交集。兩種不同的文明交匯,一旦不能融合,那麼只有衝突。

幾千年來,華夏北方的長城一線一直如此,從當年的匈奴到後來的鮮卑,再到今天突厥和薛延陀,皆是如此。

好在中原是強盛的大唐帝國,草原遊牧部族並不能南侵太多,如果中原的武力一弱下來,那後果不堪設想。

兩宋的窘迫便是最好的例子,不過那是還算好,雖說山河殘破,金甌不全,但至少還有半壁江山。

再往後蒙滿入關,盡得天下,對於漢人而言,某種程度上何嘗不是一種悲哀呢?

謝逸很幸運自己生在大唐盛世,但饒是如此,對待草原遊牧部族,尤其是強盛部族,仍舊不得不小心翼翼。

薛延陀現在就像是一個“定時炸彈”一樣,必須小心應對著,在這樣的情境下謝逸和狄知遜來到了薛延陀汗帳。

到達薛延陀“都城”外圍時,有人前來迎接了,而且分量還不輕,正是真珠可汗夷男的次子——突利失。

“見過諸位,突利失代表父汗前來迎接大唐使團。”一個孔武有力,長相硬朗的青年下馬欠身施禮。滿臉堆笑。一口中原漢話說的更是通俗流利,甚至還有幾分關中口音,不由讓人嘖嘖稱奇。

狄知遜道:“有勞王子了。”

“哪裡,迎接大唐使團是在下的榮幸。”突利失滿面含笑,相當客氣。

謝逸笑問道:“王子的漢話相當流暢,頗有長安口音,可是到過我大唐境內?”

突利失道:“很遺憾,突利失很仰慕大唐昌盛繁榮,可惜一直無緣前去見識一番。唯有從叔父的描述中感受大唐的璀璨興盛,並跟著叔父學習大唐語言。”

“原來如此。”來之前謝逸做過功課。貞觀四年李世民為了對付東邊突厥的頡利,曾經聯絡薛延陀,許以可汗封號。

當時夷男曾經派弟弟前往長安朝貢,獲李世民賜予寶刀、寶鞭,並在長安款待多日。不過時間短暫,想要了解到多少大唐文明,尤其是學會關中口音,恐怕來不及。

突利失的說法顯然有水分,也許他是特意從別的渠道學習愛漢家語的。對大唐仰慕與否不好說。但對大唐感興趣,甚至多有了解肯定是真的。

那麼他的初衷和目的就至關重要,也許他是為了從大唐學習更為先進的文明,也許是想要了解大唐的弱點。尋求突破。

無論哪一種都不是好兆頭,在謝逸看來,最好的方式是敬畏。大唐作為泱泱大國,應該被敬畏。

不說四海歸一了。至少還震懾四方不敢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