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只是……晉王還小,但是陛下嫡子,仔細說起來,倒真有可能……三郎還是晉王府的長史。”
謝逸沉吟片刻,悠悠道:“麗琬以為如何?”
鄭麗琬心頭一震,倚在謝逸身旁,柔聲道:“如果陛下龍體一直無恙,春秋鼎盛,且不著急廢立之事,等再過上幾年晉王長大。可能確實不小。
畢竟自古以來,立嗣立長,不管怎麼說,晉王都是嫡出之子,群臣和天下無話可說,符合禮法。”
杜惜君道:“可前面還有魏王還是嫡出。除了立嫡還有立長一說……”
鄭麗琬沉吟道:“如果此番承慶殿之事出自陛下之口,那麼大唐興許會重演三國東吳舊事,晉王年幼反倒能得便宜。”
“三國東吳舊事?”杜惜君學識比如鄭麗琬,故而有些不大明白。
鄭麗琬緩緩道:“三國東吳大帝孫權,本有長子孫登為的太子,可惜長子早逝;隨後孫權又立了三字孫和為太子,卻對四子孫霸格外寵愛,使得其地位等同於太子,以至於孫霸不服太子。釀成兩宮之變,兩敗俱傷。”
杜惜君喃喃道:“這……倒當真和如今的局面有些相似。”
“且東吳當日情形和今日之大唐十分相似,東吳有南渡的淮北士族與東吳江南士族本有爭鬥,在臺面上便是支援不同的皇子。
長子孫登在時,孫權便寵溺三子孫和與之相爭,孫登死後,孫權又扶持四子孫霸,目的有借皇子之爭消耗士族內爭之意。”
“這麼複雜啊!”
“皇家事歷來不簡單。”鄭麗琬道:“如今大唐關隴貴族與山東士族不相上下。如果陛下透出這股風,恐怕便有如此意味吧!
然而此等相爭往往容易兩敗俱傷。如今的魏王與東吳孫和差別不大,如果太子倒的早,那吳王……最要緊的是,東吳最終繼位的是孫權幼子孫亮。”
杜惜君悠悠道:“這麼說,晉王繼位的可能也是蠻大的……”
鄭麗琬並不答話,只是轉頭看著謝逸。輕聲道:“三郎以為如何?”
“我只是想說,我家麗琬真是太聰明瞭,興許真有可能如此。”
謝逸是由衷佩服,自己是因為未卜先知而對李治信心滿滿,鄭麗琬卻能透過蛛絲馬跡。以及歷史典故做出判斷。
如此行為,恐怕已經不單單能用聰明來形容了。試想一下,如果鄭麗琬不是個女子,必定能夠叱吒朝堂。
不過還好,她是自己的賢內助,仔細想想當真應該慶幸啊!
謝逸笑道:“如果能按這般預想,晉王能夠上位,那自然是極好的,只是不知是否能天隨人願……
儲君之位,天時地利人和,更在皇帝一念之間,還是且先看著吧!”
“三郎就沒打算為晉王殿下出點力?”這話問出口,鄭麗琬便搖頭道;“不,三郎已經在這麼做了,狄仁傑如晉王府伴讀想必就……”
“我家麗琬當真聰明。”
“哪有三郎你聰明……”
“好了,你倆都聰明……將來生下的孩子必定格外聰明伶俐。”
鄭麗琬和杜惜君都笑著大鬧,只是這主題不知不覺間有了變化。
謝逸哈哈笑道:“那是自然,子女隨父,將來你們生下的孩子必定和我一樣聰明,和你們一樣漂亮。所以啊,還等什麼……管他們什麼邀約宴飲,哪有我們要孩子的大事要緊?”
說話間,謝逸已經將兩位夫人攬入懷中,兩隻大手已經順勢滑入衣衫,逡巡在峰巒之上……
兩位夫人俏臉一紅,嚶嚀一聲,全都酥倒在謝逸懷中,暖炕上的燈燭隨即熄滅,傳出些許悉悉索索和低沉吟哦,許久不息。
直到兩位夫人幾度將雨露留在體內,也心滿意足,默默期盼著能為謝家開枝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