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也許是上帝終於記起了他,就在艾克曼就要放棄大學,準備找工作時,一所普通的大學打電話給他,說他們的中文專業還缺少一人,問他願不願意過去。艾克曼喜出望外,對他來說,別說是這個比較時髦的中文專業,哪怕是火星文專業他也願意去學。他實在受夠了母親在他面前談論誰誰誰被哪個大學錄取了時的羨慕表情。
就這樣,艾克曼來到了位於洛杉磯的那所普通的公立大學,開始了自己的大學生涯。但令所有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智力中等偏上的他,學習起那種在別的同學眼中猶如天書般的方塊字,竟然如魚得水。那幾乎能把所有學生搞迷糊的四個聲調,那令很多同學鬧出不少笑話的一詞多義、一詞多用,那難倒不少人的漢字語法。。。。。。,這些對艾克曼來說竟然猶如吃飯喝水般自然,彷彿他本身就會這些東西,只是多年不用,現在重溫一下而已。
艾克曼興奮了,他覺得自己肯定具有學習中文的天賦,而且還是那種天才般的驚人天賦。於是,將近二十年沒有認真學習過的艾克曼,竟然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轟轟烈烈的投入到了學習中文的興趣中去。不到一年時間,他竟然可是說出一口流利的漢語,能夠寫出一手比較不錯的漢字。
艾克曼更加興奮了,他覺得自己也許會成為一個偉大的翻譯家,為了這個目標,圖書館中藏書量並不多的中文書籍幾乎被他兩年時間挑著看了一遍。他看過中文許多門類的書,像文學集、三十六計、周易、八卦、三國演義、金瓶梅等等很多。
艾克曼最喜歡看的便是那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神秘的國度裡古人寫的關於研究人體自身和自然科學的書籍,如《道德經》、《山海經》、《搜神跋文》、《淮南子》、《博物志》等,這些書籍不但使他大開眼界,還顛覆了艾克曼將近二十年建立起來的世界觀,使他不得不再次重新思考,人到底是什麼?“我”為什麼是“我”?等死後“我”又是誰,誰又是“我”?人到底有沒有所謂的靈魂?
這些問題確實使艾克曼迷惑了一陣子,直到有一天過度的深思使他抓掉了幾根頭髮才恍然大悟,自己又不是哲學家,研究這些幹什麼?這些問題還是留給那些禿頂人士去研究吧,反正他們頭髮也不多了,不在乎再多掉幾根吧?於是果斷放棄了思考這些哲學難題。
大三的上學期,艾克曼去鄰近的好萊塢勤工儉學,在那裡他遇到了正在拍電影的一個劇組。直到現在他還清楚的記得那天的情景,從來沒有見過現場拍攝工作的艾克曼深深的被迷住了。他從來沒有發現過自己竟然對拍電影那麼的嚮往,彷彿內心深處的一個聲音在呼喚他一定要走進那個世界。他還發現自己對拍電影居然感到無比的熟悉,這是一種比學習中文時還玄乎的感覺,他陶醉了。
艾克曼毫不猶豫的有了新的目標、新的理想,他想要成為一個導演,一個偉大的導演!他恍惚間覺得,假如每部電影都是一個世界的話,那麼導演便是創造這個世界的上帝,而他要做的便是盡力使這個世界更加圓滿、更加充盈。上帝的角色,誰不喜歡呢?
艾克曼回到學校,找到系主任,直接要求提前畢業,理由是學校的中文老師還沒有他的中文學的好,已經沒有什麼能教他的了。系裡的領導當然知道這個很有中文學習天賦的學生,他們本來是準備等艾克曼畢業後,直接留他在學校任教的。學校領導經過商量,直接允許他提前參見考試,結果艾克曼很輕鬆的考滿了學分,然後在學校領導的惋惜聲中拒絕了留校任教的要求,義無反顧的投身到好萊塢中去了。
雖然他對拍電影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敏銳,但他對於具體的拍攝和劇組的運作根本就一無所知,於是便先從最底層的場記做起。一年後,他發現場記已經不能使他再進一步了,接著便轉行先做攝影助理、攝影技術員、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