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近代史的屈辱的回憶,引起對老殖*義者的強烈民意反彈,這是歷史癥結。而在中國外交原則上,雙方存在的分歧更大。中國一向反對干預別國內政,所以在援助非洲並幫助非洲國家建設和開發能源的時候,拒絕向當地政府提出任何政治上的附加條件。這被視為挑戰了歐洲的援助模式,也挑戰了歐洲老殖民者在自己傳統勢力範圍的利益。歐洲各國政府堅持認為*高於主權,任何政府不能因為主權不容干涉而肆意侵犯自己國家人民的*。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也秉持這一立場。他們認為,所有制造了人道主義災難的政府領導人都應當在國際法庭被追究責任。所以,前南領導人米洛舍維奇因殘酷*科索沃的獨立而被推上海牙戰爭法庭,接受審判。但是,美國不買賬,拒不簽署國際刑事法庭條約。更有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警鐘:警惕美國引發的金融危機會演變成人道主義災難,導致發展中國家的脆弱經濟的崩潰。美國政客充耳不聞。據說美國汽車城的三巨頭老總乘坐私人飛機前往華盛頓國會山討錢,要求救助岌岌可危的汽車業。其形象的厚顏無恥,令世人一再質疑美國資本家的貪婪。這又是後話。
中國有句古話:道不同者不相為謀。率先提出*觀念和推行憲政革命的歐洲人一向就不認為一黨統治可以治理好經濟,堅信多黨制*是人類最先進的政治制度。但是,中國政府和中國領導人打破了西方這一貌似不可能有例外的定律,在經濟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我堅信,中歐之間儘管出現種種深層矛盾,但是雙方的共同利益依然高於分歧。雙方會透過對話解決分歧。但是對於法國領導人的政治上左右搖擺的“風派”做法,絕大多數中國人深感厭煩,估計網上民族主義的再次反彈在所難免,法國人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形象會進一步受到損害。全球化時代,理論上我不贊同經濟民族主義,我不贊同鬆散的民間抵制法貨的行為,但可以理解政府採取任何警告法國政府和企業利益的舉措。另外,我認為,中國此次推遲中歐峰會傷及面過大,反而成就了薩科齊在國內和歐盟內部的人氣。這是愛出風頭、喜歡名牌的法國總統求之不得的知名度。現在,法國政府態度非常強硬,因為有歐盟27 個成員國的支援,而歐盟又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我們謹慎的做法應該是將薩科齊與歐盟區分開來,爭取團結大多數,孤立法國的利益。鑑於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政府正在積極考慮繼續鼓勵出口,減少外部需求不足對國內出口導向型的中小企業的打擊,減少失業率。
中國為何處決間諜沃維漢(3)
不過,話雖如此,我理解,任何損害中國核心利益的舉措都不會不付出代價。這些年中國人的自信增強當然是一方面,而根本問題是中國政府從來不拿原則問題做交易。可以預言,中歐之間的價值衝突將會長期共存,關鍵看雙方如何看雙方之間的共同利益,和它們處理危機的技巧和意願。後者非常重要。
美國人在形式上會適當幫腔,但是布什和奧巴馬都不會在*和沃維漢問題上與歐盟形成“反華軸心”,因為金融危機是當前大敵,美國人和歐洲人此時都不想把事情鬧大。但是從長期看,*黨當政向來強調價值觀外交,如卡特政府當初的*外交。美歐在一直想在經濟上把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秩序的同時,也在尋求將中國融入由它們設計的國際政治秩序,讓中國真正成為它們所謂的主要的、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言外之意是接受它們的價值上的制約。
歸根結底,中國必須面對西方提出的所謂*和人類價值的普適性。中西方的交流和我們“主動”與“被動”的持續融入一定是一個漫長和坎坷的過程。對此。我們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發展中國家的輿論和政府普遍擔心的是,西方把*當成政治工具,試圖顛覆和演變在他們看來並不是民選的政府,來實現地緣上的不可告人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