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成周王野,趙武在自己的莊園“原”招待了晉國將領與曹國國君。曹國國君要在王野與晉軍分手,他將帶領軍隊直接回國。當然,也是帶著自己的戰利品。

“這趟出征,收益還可以。”曹伯喝醉了,禁不住將心裡話說出來。當然,曹伯並不是說,這場戰爭因為有收益,而顯得不像一場春秋戰爭。

其實春秋時代,各國打仗都講究收益,戰爭就是對外掠奪的手段,區別就在於收益的大小而已。後世,孔夫子評論這種講究收益的戰爭為:“春秋無義戰”,他的意思是說,發動戰爭的目的不應該是對外掠奪使自己的國民富裕,應該為了尋求正義而戰。

曹伯以前也跟隨晉軍頻頻出戰,但過去他經歷的戰爭,不是硬碰硬的正面交戰,就是一場又一場的懲罰戰。即使取得勝利,他們也會損失慘重。而且,勝利了,晉軍獨享戰爭收益徵稅,參戰小國只能得到一些殘羹冷炙。哪能像這次戰鬥一樣,小國參戰軍隊在戰爭中不過扮演了一個跑龍套的角色,薪酬卻高的令人不可思議。

曹伯趁醉舉起酒杯,為趙武祝壽:“此杯祝武子壽運綿綿,我曹伯衷心希望武子有一天也能做上執政。那麼,今後跟你出戰,我曹國簡直太開心了。”曹伯這句祝禱詞讓晉國的將領臉色一變。晉國是霸主國,霸主國的內政什麼時候允許小國擁有發言權了?

現任元帥韓厥是老了,這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已經精力不濟,但晉國君臣已安排好了接班人。這位接班人今天在場,正是現在的聯軍統帥荀罃。按照晉國慣例,他將在韓厥之後,順位接班。曹伯期望的趙武,現在只是新軍將,在晉國八正卿中排名倒數第二。他祝禱趙武當執政,這話太不禮貌了,等於咒其他人快死,騰開位子讓趙武儘快接班。

真實的歷史上,趙武是早死的,他年僅五十歲,壯年而逝……

趙武端起杯子,平淡的回答曹伯的祝詞:“曹伯醉了。”

隨後的宴席氣氛沉悶。不久,曹國軍隊如期開拔。而晉國軍隊還要在當地停留幾天,這也是慣例,因為當初晉文公打著“尊王”的旗號稱霸,所以晉軍每次出戰歸來都要向周王室請示彙報,並獲得周王室的批准。當然,這種請示是象徵性的,周王室從來沒有駁回晉國的請求。

這次晉軍南下,是抗擊意圖“問鼎”的楚國,自然贏得了周王室的支援。那麼按照慣例,晉軍回來以後,要向周王室報捷,並獻上部分戰利品。往常這種事都是由韓氏出面的,這個家族跟周王室關係最好。不巧,這次韓氏不在軍中,原本該由趙氏出面,然而,趙武卻不想出使成周。不為其它,只因為他不太精通春秋禮節,跟王室打交道,心中沒底。

貴族是要從小培養的。春秋貴族身上那種貴族味是滲透到骨子裡的,他們的舉止都經過了十多年的歷練,完全發自內心,出乎自然。趙武這個半路出家的人,再努力也學不出那貴族味道。對此,平常他總是隱約強調:他的童年是在荒山中度過的,幼年時的主要經歷用於躲避仇家的追殺,所以,他在禮節上缺少學習。這次,趙武也以“怕禮節有誤”的藉口,推脫了這件差事。

他推讓這差事,別人卻為此陷入爭搶。因為拜見周王室的事件是要記錄在史書上的,無論誰擔當這個工作,則意味著其家族能夠青史留名。故此,範匄想出面爭搶。但隨後,因為其家族不如魏氏家族與成周關係密切,這活兒被魏絳奪到手。

稍後,魏絳代表晉軍出使,晉軍大部隊開始在王野修整,悠閒地趙武在自家莊園接見了他的另一名岳父,周王的卿,單定公。單定公一見趙武就抱怨:“小武,自從你娶了我家女兒,你說你在平常的日子裡,有多少時間陪伴她?”停了一下,單定公把身子湊近趙武小心的問:“我家女兒平常最受寵愛,你把他扔在家裡,你說,憑她的性格,鬥得過你家嬌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