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稍稍有點明白:“副帥,原來你雖然通知衛君過來參加盟會,但實際上並不希望衛國國君真的出城?”

孫林父咬牙切齒:“那個小孩子,我從小看著他長大,親自教他讀書寫字,沒想到長大之後竟然如此頑劣。”

衛國的國君素有玩鬧的心理。趙武記得似乎百年前有一名衛懿公,以養鶴為樂,將自己的鶴封做大將軍以及元帥,其鶴如官,有品位俸祿:上等鶴享受大夫俸祿,較次者享受士的俸祿。他外出遊玩,必帶鶴,載於車前,號稱“鶴將軍”。由鶴及人,凡獻鶴者給以重賞。衛懿公好鶴成癮,不理朝政,漠視民疾,民怨沸騰,國勢衰弱。

懿公九年(前660年)冬,北方翟人經過邢國的夷儀(今山東聊城西南)攻衛。翟人到達滎澤時,衛懿公準備發兵抵抗,大臣說:“君上喜歡鶴,為什麼不讓你的鶴將軍去戰鬥?”懿公說:“鶴怎麼能打仗禦敵呢?”眾人說:“鶴既然不能打仗,沒有什麼用處,為什麼君主給鶴加封供俸,而不顧老百姓死活呢?”衛懿公四處哀求,並向國人“授甲”,要求國人武裝起來戰鬥。國人(自由民,但不是武士)也同樣回答說:“君上叫鶴去抵抗敵人吧!它們高官厚祿,我們哪裡能夠打仗呢?”

武士不願戰、國人不願戰,懿公悔恨交加,落下眼淚,說:“我知道自己的錯了!”命令把鶴都趕散,朝中大臣們都親自分頭到老百姓中間講述懿公悔過之意,才有一些少數親信聚集到招兵旗下。衛懿公帶這少數親信赴滎澤迎敵,結果兵敗被殺。衛大夫弘演前往滎澤為衛侯收屍。但見血肉模糊,屍體零落不全,只有一隻肝尚完好……

衛懿公玩物喪志,使得衛國走到了亡國邊緣,韋虧孫林父篳路藍縷,扶持兩代幼主,逐漸將衛國治理成二等強國。這是何等的艱難啊!在這個叢林社會,周圍虎狼成群,容不得半點疏忽,稍稍邁錯半步,國家將一蹶不振。趙武恍惚記得,三家分晉後魏國曾稱雄一時,但龐涓敗於孫臏,此後魏國再無崛起的希望;燕國曾攻至齊國都城,被田單火牛陣殺敗後,便一直在亡國邊緣徘徊……

春秋戰國時代,許許多多的國家因為沒有一個孫林父,一旦衰落下來就永無翻身的機會。而衛國因為有了孫林父,成了春秋戰國時代絕無僅有的個例……但衛國後世子孫並沒有接受教,其後一代比一代更混蛋。這次,他們終於面臨亡國邊緣。天作孽,猶可恕!人作孽,不可活啊!神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現在是神都想毀滅衛國。

趙武不信神,但他絕不會阻擋神靈打算做的事。對於這樣有強烈自我毀滅慾望的家族,趙武沒指望對方能擁有理性思維。所以,無論衛國君主出不出城,帝丘這座城市,趙武佔定了。

城外,趙武點頭回應魏舒:“衛國竟然敢殺了我們三百戎卒,如果不加以懲罰,別人未免以為我們好欺負。所以,我這次出戰的目的就是讓衛國一蹶不振。如有可能,我寧願把衛國從列國除名。但……剛才田蘇告訴我,齊軍入侵了!齊莊公好膽,竟然萬里奔襲,越過衛國朝歌,渡過黃河,攻陷孟門,而後引軍竄入太行山,如今行蹤不明。

戰略家啊!我俘虜了他那麼久,怎麼沒有看出他具備如此的戰略眼光:先挑起我國內亂,讓我國陷入家族內鬥當中;再挑動衛國舊君復國,挑起衛國君臣戰爭,吸引我軍最後的力量,自己則萬里奔襲,一入晉國立刻入山潛蹤……即使是孫吳復生,諸葛再世,恐怕也做不到吧?!咳咳,便宜衛君了……嘿,但我要讓他明白:我肯放過他,不是因為他做的正確,而是螻蟻根本不可能挑戰大象。我晉國這頭大象現在顧不上他,所以暫時放他一把。但他必須向我服罪,否則,我寧肯耽誤點時間,先把他踏扁了再說。這畢竟毫不費工夫!”

孫林父嘆了口氣:“罷了!我孫氏數代扶持衛國國君,這次我也累了。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