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兵並沒有發揮威力……不過,從我道聽途說的一些內容來看,趙氏的騎兵戰術在快速發展,每運用一次便成熟一次。這次趙武直接捨棄了戰車,想必騎兵戰術已經成形了。但我卻推測不出他們如何與戰車交手。”
子產笑了笑,充滿信心的說:“或許不久,天下人都能看見了。”晏嬰輕聲問:“晉國與楚國的交戰,會在多久爆發?”
子產輕笑:“今年是不成了,他們國君要大婚,晉國又剛剛度過了災荒,所以這次閱兵,嚇唬南方諸國的成分比較重,我猜,戰火真正爆發,至少應該在明年。”現在是年底,晏嬰說的“明年”不是轉過頭去的第二年,他的意思是說:晉楚吳國再次交戰,雙方都需要整整一年的時間籌備。
晏嬰輕聲說:“我剛才得到一個訊息,聽說晉國前往秦國求聘的正卿程鄭,病逝於路上。這是否意味著:晉國又要重新更換六卿?”
子產笑著反問:“你說吶?”
晏嬰答:“武子悉心培育智氏遺孤多年,該輪到智盈上位了。”
晏嬰跟子產討論到這,他們已經失去了繼續觀看晉國雄兵的興趣。晉國的兵事再強勁,與他們有行麼關係?反正這兩個人也不想跟晉國爭奪霸主。於是,兩個人湊在一邊聊起了各自欣賞的音樂,聊得熱火朝天。
晉國軍隊一隊隊透過檢閱臺,也許是連番的視覺衝擊讓列國諸侯失去了震撼感,等到晉國唯一的常備軍武衛軍上場的時候,大家都沒有在意武衛軍長得啥樣……
當夜,諸侯在虎牢城歇宿下來,虎牢城的大殿上,擺放著三隻巨大的銅爐,這三隻銅爐是趙氏發明的新式壁掛烤爐,它實際上是一個套爐。外圈是四處通風的銅製網柵,內圈則是一個全封閉的烤爐,炭火在爐底下熊熊燃燒,由於外圈網柵的作用三隻巨大的烤爐雖然架在大殿中,眾人卻沒有感到絲毫的煙火氣。
這是盟會過後的正式宴會,在這場宴會上,霸主國的執政將向各位諸侯呈現“割獻禮”。三隻烤爐裡烤著三牲,春秋時的三牲多數是一些現代社會無法說出的奇怪牲畜,或許是古代對動物的叫法不同,反正那些動物叫什麼,趙武連讀法都不懂。於是,趙武決定不完全遵守周禮規定的割獻獵物,那三隻烤爐裡,分別烤著梅花鹿、龍、以及野豬。春秋時所說的“龍”實際上是鱷魚。
閱兵式的大殿,誰坐在哪個座位上,也是有講究的。霸主晉平公是“伯君(方伯之伯,而不是伯爵之伯)”他坐在最上首,周王的家冢(宰相)單靖公與他比肩而坐。列國諸侯分坐在右側,晉國的卿分座大殿左側。而列國諸侯當中,魯國國君、宋國國是公爵,爵位最高,坐在下面第一第二的席位上,鄭國國君(伯爵)則坐在第三位置,接下來才是衛國國君(侯爵,替周王室防衛北方戎人)、齊國國君(侯爵,替周王室防衛東夷)”……
這麼排座位也是有講究的,魯國與宋國的國君是公爵,鄭國國君是伯爵,但鄭國是“春秋第一霸主”,最早的“方伯”。《禮記。王制》載:“千里之外設方伯”,方伯就是古代諸侯中的領袖,謂一方之長、諸侯之長。所以他這位伯爵緊挨著兩位公爵肩下而坐。而衛獻公雖然是侯爵,只是由於他的地位最近下滑很多,所以要坐在鄭國國君後面。齊國國君也是侯爵,雖然國家很大,很是滅了幾個國,但他依然要坐在不被晉國人待見的衛獻公肩下。沒辦法,相比姬姓衛國國君,姜氏的侯爵爵位稍低,只能如此。
晉國公卿的排位當中,沒有趙武的座位,這是因為趙武是盟會的主持人。盟會中所有的禮節將由他完成。
自魯衛國君之下,列國諸侯們紛紛祝酒頌詩,歌唱著這場盛會。大殿上、鼎爐內爐火熊熊燃燒,摻雜了許多香料烘烤出來的獵物,散發出撲鼻的香味,庖丁(廚師)不時上前揭開爐門,隨著爐門開啟,人們可以看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