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圍。幾位秦國使者見到的是晉國武士自發的攜帶武器與鎧甲,尾隨在趙武的塵土後面,集結南下的場面。他們純粹是自發行動,對此,趙武也無可奈何。

虎牢城之南,趙武仰望著身後散兵遊騎掀起的漫天塵土,攤開手抱怨:“沒辦法了,我連續問了幾撥武士,他們都說自己是來旅遊的,只不過南下的道路不安全,所以才跟隨我大軍行動。這理由太充分了,讓我不好意思趕他們回家。”

接待趙武的是鄭國的子產、宋國的向戎,這兩位是鄭國、宋國主管軍事的正卿。子產聽了這話,微微皺了皺眉頭,向戎老實,他憨厚的詢問:“那麼,我們無須供應他們糧食了?”

魏舒插嘴:“誰都不是蝸牛,揹著一個家旅行。所以這些人南下不可能帶著充足的糧食,看在晉國的面子上,給他們供應糧食吧!”

子產閒閒的插嘴:“大災之年,我們的糧食並不充足啊!”

趙武趕緊補充:“不是免費的,給他們提供糧食絕不是免費,讓他們用錢購買吧!這夥人是奔著戰利品來的,讓他們自己掏錢支付糧草。”

向戎苦笑一下:“這年頭,有錢難買糧食啊!我們的糧食本身並不充足,支應晉國的大軍已經很困難了。”

趙武左右看了看,似乎在尋找什麼東西,他好奇的問:“難道我們不是為了救援宋國與鄭國而來的嗎?”

趙武這句話噎的子產與向戎直喘氣。稍停,趙武又繼續問:“我們繪製的水車圖譜你們收到了嗎?你們兩國曾派出幾百個人學習如何修建農田水渠,我記得南方水源充足,難道你們兩個國家還沒有從災荒中緩過氣來?”

子產一咬牙:“陳國聽說今年受災輕微,陳國的糧食足夠了。如果伯國同意我們鄭國的軍隊進入陳國,那麼我們有能力供應晉人足夠的糧食。”子產所說的是晉人,而不是晉國軍隊,其中涵蓋了自發南下參戰的晉國武士。

向戎皺了皺眉。宋國與鄭國正處於黃金階段,兩國的外交官好的同穿一條褲子,但牽扯到領土擴張,宋國有點不舒服:“鄭國已經得到許國搬遷後遺留的領地,再去奪佔陳國,恐怕擴張過快了。”

過去,在範匄主持的盟會上,盟約是“大毋侵小”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盟約,因為立約人晉國本身就是靠欺負小國,勒索小國的徵稅才強大起來的,而趙武身為元帥也做不到這一點,他也是依仗小國的貢獻,帶領晉國度過災年的。所以趙武在虎牢城新立的盟約是:大小相和。這份新盟約追求一個秩序,要求大家和睦相處,如有糾紛可以投訴到晉國那裡,由晉國依據法禮進行裁判。這樣,晉國搖身一變,成了遊戲規則的制定者與裁判者。

因為這種變化,所以向戎與子產才敢在趙武面前肆無忌憚的談論吞併陳國的事情。趙武追求的秩序是盟國之間的秩序,陳國是敵國陣營,不受盟約的保護,侵吞這樣一個小國,兩位素有“政治”名聲的春秋名臣毫無心理負擔。

趙武插嘴:“除了陳國,其實還有蔡國,我聽說蔡國以前打算歸附我們北方陣營,但後來國內遭遇變故,導致蔡國國君君位不穩。這次就讓我們替蔡國國君伸張正義吧:鄭國取得陳國,宋國取得蔡國,怎麼樣?”

子產與向戎先是一喜,馬上,這兩人轉變態度,小心的試探:“我們兩國取得陳國與蔡國之後,晉國會幫助我們保住勝利果實嗎?”

趙武也不客氣:“既然這樣,你們兩國為我重新築造一座城市吧!陳國的武昌城是我建立的,這次我打算把它重新奪回來,武昌城及其城下週圍十里,將成為晉國的武城(軍事堡壘)。兩位再為我在蔡國築造一個城,取名為武興,同樣是武興城下週圍十里作為養活駐軍的城邑。我在兩座城池各自留下一支部隊,幫你們兩國戎守。”

子產與向戎相互看了看,勇氣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