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滾滾東流的江水面前,有誰不感到自己的渺小?江水讓人們深深地察覺自己對於自然規律,世事變遷的無力,唯有把無奈寄於東去的流水,寫入詩詞之中了。

大江東去,誰可奈何?

………【第一百二十章 豈曰無衣】………

北國的夜晚總是來得很早,好像清早那場鏖戰的血腥味還未褪去,黑夜的大幕便迫不急待地拉下了,東邊那片浸滿了鮮血——有敵人的,也有戰友的——的土地也看不見了。

寒風捲著一絲枯草飛過,今天營裡又少了幾十個兄弟,記得昨天我們還一塊兒圍在火堆旁聊天呢,現在呢?再也看不到他們了,永遠,永遠。

抬頭望著天,幾顆零落的星冷冷地照著,身上突然覺得涼嗖嗖的,家裡現在也該添置冬衣了吧?穿著這薄薄的軍衣,愈發覺出冷了,不光由於北國夜風的吹襲,更多的是心裡的東西太多了,孤獨,迷惘,和對死亡的恐懼。

好想家啊,有六年沒回去了吧!家裡總是暖洋洋的,小弟,大姐,姐夫都在家裡吧?對了,還有母親啊,現在特別懷念母親親手縫的棉襖,穿著它,就覺得什麼都不怕了。

那邊這起了火光,戰友們把篝火生起來了,走到火堆旁,呆呆地盯著跳動的火焰,戰友們有的叼著根據草棍兒打盹,有的正擦著銅劍,有的則靜靜望著遠方的黑色,大家都默默的,只有火焰的溫暖讓氣氛不至於冰冷。早上的那場戰鬥實在太慘烈了,大家都被一個一個倒下的戰士,一個一個消失的生命驚住了,結了冰一般。冷啊,大家都只穿著薄薄的軍衣,怎抵得住寒風,又怎抵得住心中的悲涼?

過了許久,不知誰先打破了沉默,抱怨著軍隊不發冬衣。大家還是靜靜的,但不一會兒,一個豪爽粗獷的北方漢子唱起了軍隊裡很平常的那支歌: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他唱完第一段,停下來,用一種期待的眼光望著大家。

我分明看見,許多人的眼眶溼潤了,這時,一個瘦小的戰友用他不大的嗓門接了下去: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我終於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喝了起來,誰知先是幾人,後來所有人都一起唱起來: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我們互相握住旁邊人的手,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這首《無衣》,淚水在我們每個人臉上劃過,包括那個北方漢子。

光焰的光芒照在身上,暖暖的。

豈曰無衣?

………【第一百二十一章 人生三步曲——讀高】………

你也許知道高爾基這個熟悉的名字,但你也許不知道這個偉大的作家生活經歷。那就請你讀一讀高爾基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吧。

本書是高爾基著名的自傳體三步由,作者描寫了他童年、少年和大學時代的生活經歷。從這個被真實記述下來的自傳中,我們可以看出青少年時代的高爾基對小市民習氣的深惡痛絕,對自由的熱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講述的是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說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著家業的逐漸衰落,他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謝因為染壞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過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樹枝抽得失去知覺。他還暗地裡放高利貸,甚至慫恿幫工去偷東西。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