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知識經濟和人才經濟是湖南人的福音(4)
我們可以非常確定地說,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湖南人並沒有遊離於經濟中心之外,也沒有處於經濟建設的邊緣。
因此,我們沒有理由把湖南人稱為“沒落的貴族”。
我們更沒有理由將湖南人稱為“落地的鳳凰”。
湖南人沒有退出歷史的舞臺,湖南人在中國的經濟建設中挑起了大梁。如果國家需要沿海經濟先行一步,如果國家需要重點扶持東西部的經濟建設,那麼,湖南人不會眼紅那些已經崛起的經濟強省,也不會抱怨自己生存的環境不如富裕的省份那麼優越。湖南人願意為中國這個大家庭的強盛,繼續吃苦耐勞。
湖南人當然懂得,振興湖南的經濟,將是21世紀的湖南人必須優先考慮的重中之重。湖南人更加懂得,21世紀將是中國人的世紀,整個中國經濟的振興,比湖南一地經濟的振興更為重要。中國的經濟振興了,湖南的經濟也會隨之崛起。
有人惋惜地指出:振興湖南經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按照湖南人的理解,事情是這樣的:當中國成為經濟發達的國家的時候,湖南的經濟必然會隨之振興。如果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國家需要湖南的經濟走在中國的前列,為中國中部經濟的興起做出貢獻,那麼,湖南的經濟一定會迅速地繁榮。
必須承認的是,振興湖南經濟,的確是湖南人的任務,而且是一個高難度的的任務。另一方面,這也是全中國人的任務,正如湖南人都認為自己有責任為外省的建設貢獻力量一樣。如果說湖南具有區位上的劣勢,那只是一種暫時的劣勢。誠然,湖南地處內陸,地形多山,基礎設施薄弱,在中國東西部省份加大發展力度的時期,湖南似乎受到地理環境的侷限。但是,湖南在中國所處的位置,並不是永遠不利於發展和建設的。在一定的時候,這個位置將會變成十分有利於建設的格局。
湖南的東邊有上海,是中國的經濟中心;西邊有重慶,是中國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南邊有廣東,是中國南方的經濟中心;北邊有北京,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可以說,在中國的宏觀經濟中心佈局中,湖南雖然沒有特殊的地位,但它卻是溝通東西南北特殊經濟地區的樞紐。
這就是湖南地理位置所具有的優勢。湖南地處中國中部內陸,既是內陸的前沿,又是沿海的腹地,承接南北的交通,溝通東西的來往。接京華,連港澳,策南應北;鄰華東,毗西南,溝東連西。境內有四通八達的水系,湘江經過洞庭流入長江,通達海洋,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確實是中國的核心樞紐所在。
開啟中國地圖,可以發現,以長沙為中心,抵達北京、上海、廣東和重慶四大經濟中心都十分便捷。如果湖南與湖北連手組建兩湖經濟地帶,便構成了中國經濟輻射力最強的華中經濟帶。
換句話說,中國的四大經濟中心,分居湖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唯獨缺少一箇中心地帶,而這一中心地帶便是湖北和湖南。
地理位置上這樣一個安排,給了湖南溝通南北連貫東西的得天獨厚的樞紐地位,難道不是老天爺對湖南人的偏愛?位於中國這樣一個國內市場極其巨大的大型經濟體的中心位置,湖南人有什麼需要擔心,有什麼值得抱怨呢?
在華中,與湖南爭雄的只有一個湖北,而值得慶幸的是,這個九省通衢所在的省份,和湖南的產業結構不盡相同。湖北的工業佈局已經比較明顯,洞庭湖北邊的這個鄰省,建立了以機械、汽車、化工等重工業為主的工業經濟發展模式,而湖南由於沒有顯著的工業特色,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