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的豪傑集聚而成。這些人大多經歷過种師道時代到宗澤時代的幾次大創痛,而每次的大創痛幾乎都和舊宋政權的怯戰有關。
這種情況以各路義軍最為明顯,而王宣所率領軍隊裡這種風氣也很重,就是曹廣弼旗下的大多數河東軍兵將,也都是在“抗金”大旗而不是“擁漢”大旗的號召下團結起來的。
因為中原軍隊有這樣的情況存在,所以宗潁認為,如果在這種時候顯得太過保守,會讓兵將、官員誤會新漢政權和舊宋政權一樣怯戰,這不但會打擊中原幾個軍團計程車氣,甚至會讓剛剛歸附不久計程車紳離心!
“這兩派意見,都有道理……”回到隆德府不久的曹廣弼嘆了一口氣,對鄧肅道:“我和大哥在登州討論這個戰略的時候,將各種情況都考慮到了,甚至連我們在東北遭受慘敗的最差結果也預料到了。可我們沒想到,最終讓我們陷入麻煩的不是慘敗,而是大勝!”
鄧肅問:“那二將軍的意思,是繼續守備,還是進擊?”
曹廣弼沉吟道:“寧可出現事務上的危機,也不能打擊我們計程車氣!更不能讓士紳們懷疑我們驅逐胡虜的決心!”
鄧肅道:“可是驅逐胡虜,也要按部就班一步步來啊。”
曹廣弼嘆道:“道理是這麼講,可人心不是這麼想的啊。有些道理,對著幾個人講得通,但對著天下人講不通!要成千上萬人狂躁起來容易,要已經狂躁了的百萬之眾冷靜下來卻難!”
鄧肅道:“那麼……打?”
曹廣弼道:“沒辦法,只好打了。”
儘管曹廣弼已有了開打的準備,不過他畢竟不像那群義軍一樣衝動,在“求穩”方面,曹廣弼和楊開遠並無二致。在決定進攻之前,他還是希望把各方面的準備做得妥妥帖帖。
不過,戰場上的事情,並不是某方面的主帥想如何便如何的。做好萬全準備的想法是人人都會有的,但並非人人有這個機會。只是這次逼得曹廣弼提前進軍的,不是來自敵方部隊的壓力,而是來己方部隊的推動。( )
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
就在漢軍顯得漏*點昂揚的同時,兩河地區的金軍卻表現出罕見的軟弱!一支位於相州附近的義軍按耐不住對金軍在漳水岸邊的據點進行了試探性的攻擊,這次攻擊竟然順利得有些異常,這個原以為至少會有三千人的據點竟然只有兩百多人!不但人數少、士氣低,而且這些兵將的武器也明顯陳舊腐爛!
“難道金兵的補給跟不上了?”
沒錯!自從折彥衝回到遼南後,漢部便切斷了對金軍的兵器供應,由於幾年來對漢部兵器供應的過分依賴,這時金國內部兵器製造業已嚴重萎縮,所以如果金軍在兵器供應上出現困難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可能!”
宗潁在給曹廣弼、楊開遠的信中表明瞭自己的推測:金軍可能繞過遼西走廊,從中京道北邊向會寧老家增援,由於兵力和物資的大規模調轉,所以他們在燕雲與河北才呈現出眼前的空虛狀態!最後,宗潁斷言:北伐之戰必須立刻進行!這不但關係到中原漢軍計程車氣問題,更關係到和東北的戰局配合問題。
之前折彥衝等之所以主張在中原進行防守反擊的策略,是因為折彥衝推測宗翰、宗輔不會選擇疲於奔命的千里赴援,而會對河東、塘沽和山東動大規模攻擊,以“圍魏救趙”的策略來逼迫折彥衝抽回進攻會寧的力量。
折彥衝的這種預測很符合宗翰的性格和用兵習慣,宗輔的為人也許會更加謹慎些,可東路軍畢竟是宗望從阿骨打手裡接過來的,所以這支軍隊的意志不可避免會受到這兩個以奇險兵法聞名於世的強者的影響。正因如此,當初與會的軍方腦才會認同折彥衝的佈置,可現在看來,形勢的展似乎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