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學生閉嘴,但華夏的自尊心被激後卻形成了一個對漢廷更有利的輿論環境——從塘沽直到蘭州,一個口號空前而統一地響了起來:“保護家園!抗擊夷狄!”

這個口號簡單而有力——甚至夾帶著一些盲目的衝動,但相府此刻似乎在縱容這這種衝動。一些老成持重的人雖然覺得應該採用更加穩健的對策,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冒險,但他們在當前的輿論底下要麼不敢開口,要麼就是聲音被浪潮般的抗戰聲音所淹沒,因為主張持重的聲音永遠不如主張強硬的聲音來得響亮——在這個亂世,對握有宣傳工具的人來說,鼓起民眾的情緒遠比安撫民眾的情緒來得容易。

外敵的入侵雖然帶來了政治上和軍事上的威脅,卻讓漢zf治下的民氣驟然提升了起來。到李世輔進城這天,已經沒有人敢在公開場合說一句喪氣的話——除非他做好戴上“漢奸”高帽的準備。就連歐陽適也在這種輿論壓力下低了頭閉了嘴,韓昉之流更是忽然變成了一個老老實實的循吏。

從漢zf的表態來看,漢軍似乎已做好了最壞的準備:哪怕最後背海一戰也要保住尊嚴,也要撐到北征大軍歸來!

當一個大國的軍民有了這樣的覺悟,這個國家的力量就顯得十分可怕,尤其是其它四家勢力每一家都比它弱小的時候!

李世輔走在塘沽的大街上也感受到了這種氣氛。他作戰勇敢,頗有智計,但少年成名,仕途風順,在政治上便顯得比較單純,對民眾這種高漲的熱情深信不疑:“民心如此,何愁邊患!”

“啊!那邊似乎來了一位將軍!”

有人指著穿著軍裝的李世輔叫道。

“啊!我認得,那是當初在破除塘沽之圍時立了大功的李世輔將軍!”

“李世輔?聽說是陝西的好漢子啊!可你怎麼認得他?”

“陛下北征前曾在華表壇給十個青年將軍授勳,他就排在最前面,我擠上去望見過的!你看他人長得那麼高大帥氣,就算遠遠望見也不會忘記的!再說你看他的軍裝,看那帽子,那是銜頭很高的人才穿的啊!現在塘沽有幾個高銜將軍?還是這麼年輕的!”

“啊!這麼說真是他了。你說他會不會知道一些西夏的事情?”

“我們上去問問去!”

李世輔還沒弄清楚什麼事情,已經被一群市民圍了起來,雖然每個人臉上洋溢的是熱情與敬重,但這種突如其來的包圍還是讓李世輔嚇了一跳。

“李將軍!夏邊的戰事怎麼樣了?”

“是啊,是啊!還有河南,黃河戰線穩固嗎?”

“我們塘沽不會有事吧?”

“李將軍,你這次到塘沽,是有軍機秘密嗎?”

“李將軍……”

“李將軍……”

要圍住他的是一群敵人,李世輔還有勇氣拔劍殺出去,或者是一群陝北那樣的老鄉,那他也還可以跟他們扯扯鄉情,但現在他遇到的卻是一群塘沽市民,要處理好和這些市民的關係,需要的不是勇氣或者智謀,而是一種政治能力。作為一個面對熱情公眾經驗十分欠缺的年輕將軍,李世輔的第一反應便是手忙腳亂,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忽然有些後悔今天穿著軍裝到市區來。

幸好人群中有一個讀過幾天書樣子的人站出來大聲說:“大家靜靜!讓李將軍說話!”

人群便忽然靜了下來,人人都盯著李世輔。這個年輕人好生窘迫,哪裡知道此時此地該說什麼!方才眾市民問他的那些問題,比如夏邊戰事,比如黃河戰線,別說他不清楚,就算他知道也不能在這種場合說啊!看見他呆呆的樣子,方才那個出頭的人又道:“李將軍,你至少說兩句吧。”

要是楊應麒或者曹廣弼在此,或許能從容說出一番既無涉軍機又能討好公眾的話來,把一場尷尬變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