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建議,冷瑾當天就把挖到還沒打理的田七轉移到了陶夏那兒。
接下來的日子裡,陶夏時常拿著本《常見藥材》跟冷瑾一邊討論,一邊到山上實踐,倒是挖到了不少好東西。他們這裡的氣候本身就適合藥材生長,再加上生活富裕了,也沒人上山去挖這些不值錢的藥材。
但有了陶夏重生這個作弊器,陶、冷兩人可就不一樣了。雖然陶夏小事兒記不清了,但大事兒卻是不含糊的。陶哲哪天吃了什麼東西他不知道,但那一年發生了哪種傳染病他還是知道的。是以哪些藥材值錢,他們就挖哪些。
到了夜間,兩人就打著手電去捉黃鱔,陶夏人小,就提簍子找黃鱔兼打手電,冷瑾主要負責下田捉。抓到的黃鱔養在簍子裡,不急著賣,先拿蚯蚓和小蝦養著。
為了能多賺點錢,甚至下雨的時候,兩人還帶著簍子去小溪邊堵魚和泥鰍。那玩意兒最是省事兒,只需要把泥做的堤壩挖開一個口子,再把簍子固定在口子出,等過一夜再來收就好。保管收的時候,滿滿一簍子的魚。
雖說大多都是鯽魚,但這玩意兒加癩□□草(別名車前草)熬湯,對治咳嗽最有效,是以在當地極受歡迎,更別提陶夏冷瑾兩人每次賣魚,都打著野生鯽魚的招牌,買魚還送癩□□草,讓顧客連挖草的時間都省了,賣得是相當順利。
這法子自然是陶夏想出來的,被後世的超市捆綁銷售坑害得久了,好歹還是學到了點東西的。更何況,那草和魚都是無本之物,便宜個一兩毛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到了趕集的日子,兩人就帶上幾天的收穫,去十里外的蘭草鎮賣錢,家裡面就瞞著說是去玩兒去了。一段日子下來,反倒比冷瑾東挖西找的收穫強多了。至少扣掉冷瑾冷母兩人的生活費,還能有些剩餘的。
陶夏沒有想到的是,他本以為是舉手之勞的一樁小事,對於此時還是小孩,但卻被生活所迫,不得不早熟的冷瑾來說,會是多麼大的溫情。
冷瑾因為母親未婚生子,且父親還身份不明的原因,幾乎是從他懂得事開始,就一直活在別人鄙夷的眼神中,村裡的成年人雖說樸實,不曾為難過他們母子倆,但孩子卻不懂那些。
老話常說‘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即便大人們不曾公開議論過冷家的事情,但人一多,口自然就不那麼嚴實,再加上冷母的事,當年在十里八鄉幾乎是人盡皆知,因此總會有那麼一絲半語漏出來,讓不知事的孩子耳聞。
七八歲的孩子懂得什麼是非?他們只知道,父母在說到冷家的事時,話裡□□裸的不屑和鄙夷。
很多人總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但卻忘了,孩子的感覺是最為敏銳,最為單純的,他能從你的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是一個眼神中察覺到你的情感。
雖然不懂得未婚生子,父身不明是什麼意思,但孩子還是能辨別出那是不好的事情,單純可愛也不妨礙他們,去孤立這個原本已經很可憐的孩子。
說起冷家的事,簡直就是一部狗血的豪門愛恨情仇史,冷爺爺、冷奶奶算得上是高幹分子,早年兩人均是大家族出身,後來適逢侵h戰爭爆發,還是學生的兩人響應號召,毅然投身革命,抗戰結束後,年過三十的冷爺爺和冷奶奶就按照組織的規定結了婚,並在婚後第三年,也就是六十年代末生下了冷母—冷秋冉。
退了伍的冷爺爺帶著妻子和女兒,回到了自己母親的故籍,也就是現在的白蓮村,因為是抗r戰士,再加上冷爺爺的母族待人極好,村裡人極為熱情的接受了他們。自此,冷家便在此定居下來。
那時正值全國上下百業待興之時,冷爺爺依靠知識,成為了村裡僅有的老師。因為這個原因,冷家的生活在村中算得上不錯了,但也只限於此了。
華國自有歷史記載開始,對知識分子總是有著一份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