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二狗相爭,大唐攻略(第1/2頁)
章節報錯
很不巧,崔俊的話又被剪羽衛傳到了李世民的耳朵裡。而房玄齡又一次來到崔俊的莊子裡“研討國際形勢”。 房玄齡對於崔俊來說是客氣的,稍稍扯一下閒篇,便問了崔俊對於突厥與高句麗之戰的看法。 崔俊便如實相告,並沒有藏著掖著,更沒有擺什麼架子。他知道房玄齡前來便是代表著李世民。 對於護犢子護得變態的李世民,他更願意與房玄齡這樣的人交流。 關於高句麗與突厥的大戰沒啥好說的,淵蓋蘇文傾盡全國之力來打這一場仗算是失策之舉。 都說存地失人,人地兩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面對突厥的攻擊,淵蓋蘇文如果採取堅決地遲滯戰法,拖到冬天來臨,那麼突厥必定因為糧草接濟不上而撤兵。當然,前提是淵蓋蘇文徹底執行了堅壁清野的政策。 但是現在將全國百姓都堵上去也沒能一鼓作氣趕跑突厥,讓其在自家土地之上佔據了兩府之地,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這些被徵召的人不可能再回去種地,必須留在這裡堅守。如此龐大的人員開銷何其之巨。 男人全跑去打仗了,就連強壯一些的婦女也被徵召去幹苦力,地裡的莊稼今年是別指望能收上來多少了。 如此下去,就連今年冬季能不能過下去還不一定呢。沒了糧食,那些被徵召的兵卒會不會造反? 反觀突厥,佔了兩府之地,只要有足夠的草根餵養動物,那他們牲畜就死不了,連帶著他們也死不了。而且,有了這兩府之地作為依託,後續的補給就算再難也一定運得過來。 不要忘了,突厥世代生活的地方,那本就是嚴寒之地。只要物資與補充的兵員到位,或許等不到來年開春,突厥便又會再次攻擊。 兩廂情況一比較,只能用一句內憂外患來形容高麗。如此雙重效果的疊加之下,高麗根本無法保住自己的地盤。除非淵蓋蘇文能求得與突厥和談的機會,甚至要跪下來叫爹才行。 “若是我大唐給高句麗送些糧草與兵器作為支援呢?那高句麗是否還能多撐一些時日?”房玄齡善謀,凡事都喜歡多想想不同的可能性。 “有這閒工夫,還不如多給新羅一些支援,畢竟能像新羅這般的小弟已經不多了。”崔俊說罷,便用手指頭沾了茶水,在木桌上寫寫畫畫起來。 房玄齡湊上來一看,眉頭便是一皺,隨即又緩緩舒展。 “崔小子辛苦了,老夫這就告辭。”房玄齡道一聲謝,便自離開。 而崔俊也隨手將桌子上的水漬,抹了個乾乾淨淨。 房玄齡離去,喊上了李靖與魏徵,三人結伴去找李世民。這一談便是半日,出宮之後,三人神色各異,至宮門前分別而去。 沒過幾天,牛木二便來找崔俊。言說突厥獲得不少戰利品,正在往這邊送。 崔俊便說送就送了,換些同樣價值的貨物給他們就是。 牛木二卻是抓耳撓腮地表示,這次不太好辦。 崔俊便讓牛木二說說怎麼回事兒,牛木二言說此次東西有些多,而且要換的並不止以往的物品。其中最讓牛木二頭痛的,便是糧食與鐵料。 崔俊笑道:“只管將酒水與琉璃多換些給他們,糧食與鐵料就說皇帝不允許外賣。讓他們拿了東西去薛延陀與西突厥換,這樣還能比咱大唐換得多。” 牛木二一聽便明白了崔俊的意思,立刻趕去安排。 十一月時,崔俊便獲得了人參三千多株,年幼的男女共七千餘人。其餘金銀珠寶共計滿滿三大車。 而此時的吳地,正有三艘大船滿載貨物與兵卒出港,駛向新羅。李恪的三艘海船全部被徵用,全力向著新羅運送糧草與兵卒。 淵蓋蘇文再次派使臣前來大唐求援,要兵要糧要過冬的皮毛衣物。李世民沒有給他這些,而是給了一紙證書:冊封淵蓋蘇文為上柱國、遼東郡王、高麗王。 使臣回去之時,見到營州都督張儉這邊正在接收大量的糧草物資,一大筐一大筐的糧食被車拉著往營州城內的糧倉而去。一把把嶄新的唐刀、弓箭被運往武庫。還有一些不知道裝著什麼的大黃銅桶子,與厚厚的棉衣正在等著人來抬。 “哎~”長嘆一聲,高麗使臣頹然而去。他們的國傢什麼時候能像大唐這般富裕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