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這句話在山西大地人盡皆知,說的是山西晉商中最有名望的七大家族,所以奉命籌銀的閻錫山一下火車就快馬直奔祁縣喬家堡。閻省長重回山西,喬家大院內熱鬧非凡,執掌喬家中堂的喬映霞更是早早等在門口相迎。不僅喬家倒屐,同為七大家之一的李家掌門李子用也聞訊趕來。
無論是喬映霞還是李子用,年紀不大卻都已經扛起家族興衰的重任。此次上海白銀危機出現後他們也是格外關注。作為晉商中最富有的家族,他們各自都擁有龐大地白銀儲備,也正是這些儲備幫他們在滿清退位後依然能縱橫商業,將如今的山西銀行辦得紅紅火火,成為僅次於西南華西銀行、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的第三大商業銀行。
但在這片紅火下也隱憂不絕,尤其是此次白銀危機,更讓他們如坐針氈。
一邊是各門各戶都因為有巨量現銀所以家資暴漲,一邊卻是不敢輕易出手生怕惹火了南京。要知道楊秋可不是善主,辛亥年起家到現在死在他手裡的有多少?別以為這兩年他把手伸到外面對國內不聞不問,但要真惹火了,那就是血流成河的下場!
所以得知閻錫山回來,哪敢怠慢連忙親自奉茶問道:“閻大人,上海和南京那邊如何了?”
“很不好。”對這些人精閻錫山只能實話實說:“這不南京特意派閻某來找兩位幫忙,希望諸位能借出白銀,已解燃眉之急。”
既然閻錫山來,兩人都知道借錢是肯定的了。從滿清起晉商就沒少被當局抽水(借款),所以也早做好了準備。但來龍去脈和白銀安全還是要問一問,所以李子用插嘴問道:“大人,學生也在英國待過幾年,那些洋人雖看中銀子,卻還沒到如此離譜地步。此次到底是為何呢?”
閻錫山也知道要借出白銀,總要告訴人家來龍去脈,所以將整個事情娓娓說了一遍:“閻某不太懂金融之道,此事也是聽徐部長說了個大概。前不久的重慶會議你們都該耳聞了吧?會上副總統和財政部就提出要幣改。因為我們之前是金銀幣三者通兌通用,大家又都喜歡壓住手裡的金銀,所以每每到辦大事時就流通不足發不出民元。此次幣改就是要收掉金銀換成紙幣,然後立法把民元和金銀的價格固定下來,免得造成現在這樣的混亂和波動。”
兩人聽得連連點頭,幣改不是什麼新鮮事,歐美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也沒大驚小怪。
閻錫山繼續說道:“卻沒想幣改還沒開始,洋人就搶先一步,利用我們金銀幣都可流通之際,大肆抬高銀價,收取金銀造成擠兌。這麼做一來是賺取差價,二來是逼我們無法收回金銀,沒辦法幣改,使得很多要用大錢的地方就只能眼巴巴看著動不了工。乘機打壓我們換好處。”
“這幫洋鬼子,太可惡了!這不是趁火打劫嗎?!”
喬映霞年輕氣盛,聽到這裡狠狠一拍桌子。李子用到底比他年長。而且還在英國留學多年,苦笑道:“喬老弟何必發火,滿清以來哪次不是如此?當年胡雪巖是怎麼倒的?還不就是這招嘛。”
“是啊,這正是南京最擔心的。不怕亂,就怕收不回洋人手裡的金銀,要真那樣的話,你們這些開銀行的恐怕日子也不好過了。”閻錫山點點頭。這回白銀之亂出乎預料,卻也給了他好機會,只要能籌到白銀,這個津京大總管的位子勢必就能再往上挪一挪。所以拱拱手道:“閒話不說了,南京還等著閻某的訊息,兩位不妨透個底吧。”…;
兩人既然做好了打算借出白銀,所以沒再問就說道:“不瞞閻大人,您來前我已經和喬老弟商量好了,我們兩家拼拼湊湊拿出600萬兩不成問題。就是。。。。。。這個銀子怎麼借呢?”
閻錫山明白他們的意思,說道:“南京的想法是,用1:19的價格全部兌走。但這筆錢不是直接給你們,而是充作山西銀行的儲蓄保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