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是一個禮樂崩壞的末世,為什麼他們這樣哀嘆?是因為生產力發展了,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所以過去那種緩慢的、繁瑣的禮制,逐漸成了約束人們生活的東西,比如季禮欣賞的“大樂”、“雅樂”就沉悶的讓人打瞌睡。而鄭、衛的音樂被季禮瞧不起,卻被百姓喜聞樂見,其中的原因沒有其它的,就是因為我們的生活節奏變了,鄭、衛的音樂輕快的旋律,更加符合平民的日常節奏。
我剛才說生產力發生巨大的變革,你知道說什麼嗎?鐵器時代已經到來了,青銅器逐漸在退出舞臺。過去耕作糧食使用木質農具、青銅器農具,現在有了更鋒利、更輕便的鐵器。過去人們開荒採用燒荒的方式,現在人們可以使用鋤頭、鐮刀,以及更多的新工具,比如鋸子、鑿子,以至於人們可以在同樣的時間,開出更多的荒地,播種更多的糧食,收穫更多的作物。”
趙成得意的插嘴:“還有新作物。”新作物是由趙武開始推廣的,趙氏因為新作物的推廣獲益最大,趙武也因此獲得了巨大的聲譽。趙成很得意於父親的成就,趕緊用炫耀的口氣補充。
“不錯,過去人們種植的是稻、黍、稷、麥、菽五穀,五穀的產量低下。現在我們已經開始種植南方的稻米,還兼帶種植大小豆類(黃豆、大豆、黑豆)、雙季高產麥(趙武穿越時帶來的物種,但春秋時已有雙季稻的栽培,當時人稱冬麥為“宿麥”)、薯(甘薯、馬鈴薯)、黃黍(以上五種作物被稱為“新五穀”,加上棉花與香料作物,都是趙武從現代帶來的新物種,同被稱為“趙氏新七種”。但這說法中,並不包括趙氏種植的各種新蔬菜),並採用新的灌溉方式整修溝渠,農民們不再靠天吃飯,不僅旱澇保收了,而且新作物的口感以及產量都遠遠超過舊作物。
除此之外,就是香料的推廣。過去每到冬天,由於田野裡草木凍結,人們不得不殺掉大量的牲畜,以免這些牲畜凍死餓死。那些被宰殺的牲畜因為無法存放而大量腐爛,但因為香料的種植,人們現在可以把它們滷製、臘制起來,用以過冬。使得肉食沒有絲毫的浪費,也使的我們的雞鴨養殖業能夠迅猛發展。
而雞鴨養殖業的發展,帶來了大家身高的變化。過去的人們吃五穀,一到晚上看不見東西,成了睜眼瞎(夜盲症),現在大量使用肉製品,平均身高增長了,夜裡走路也能看見東西了,這些變化都是新事物帶來的,如果我們遵從舊傳統,堅持種植五穀以內的農作物,會有這麼多的變化嗎?”
趙成點頭:“沒錯,過去五穀的產量低,現在……父親所說的生活節奏變化,大概是說現在種稻米,兩年三熟,兩年的產量趕得上過去的七年,這大約就是生活節奏的變化。過去農夫基本不下地勞作,春天來了,點一把火燒荒播種,秋天拿著鐮刀去收割,剩下的時間則用來戰鬥。但現在已經出現了職業計程車兵,農夫在田地裡勞作的時間也明顯比過去多了。”
趙武繼續提醒:“還有三頓飯。過去人一天吃兩頓飯,分為朝食、大食。人們往往天亮吃飯,天黑吃一頓就睡覺。現在人們勞動強度大了,中午還要吃一頓飯,天黑了吃完飯還要點個松明火把織布、餵馬、養雞、養鴨……人們比過去幹的活多了,也勤勞了許多。而我晉國首先推行這些變革,才使得我們稱霸天下。”
稍停,趙武覺得自己剛才說的那些多數是一些農業文明的,他決定還要補充一些機械文明的事情,趕緊又補充說:“還有許多工具的產生,比如滑輪,過去人們搬石頭純粹靠人拉肩扛,現在一個滑輪組豎立起來,可以拉動十幾個人挪不動的巨石,使得我們可以修造更大的、更堅固的石頭屋子……”
趙武是製作《百器譜》的名家,談到工具的變革,趙成的驕傲滔滔不絕,他還想把趙武對匠器的成就當做家傳秘寶發揚光大下去,這會兒有空,巴不得趙武多教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