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軍追逐的吐著舌頭跑,但吳軍向來兇悍,登上了一個山頭,吳軍大將看了看,讚歎說:“晉國人訓練的不錯啊!我們一路狂奔,隊伍還沒有跑散。”

左右順勢拍馬屁:“但楚軍已經跑散了。”

吳軍大將興奮的回答:“我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傳令,全軍原地轉身,反攻楚軍。”

於是吳軍鼓號大作,幾名跑到前面的楚軍聽到鼓聲納悶了。一名年輕的楚軍士卒轉身詢問:“怎麼了?我跑得連氣都喘不勻了,吳軍怎麼還有氣力敲鼓。”

第兩百一十章 一直在追趕,從來不超越

他詢問的是一名楚兵老卒。這名楚兵老卒竭力想停止奔跑,但他的身體被後面接連不斷的楚軍推的站不住腳,一名穿過他身邊的楚軍還得意的誇耀:“我撿了一頂頭盔,是上好的青銅打製的,瞧上面的花紋多漂亮,趕緊追啊!吳軍身上還有許多寶貝呢!”

那名楚軍老卒難以置信的順嘴說:“我沒有聽錯吧!吳軍怎麼敲起了衝鋒的鼓聲?”身後又跑來幾名楚國老卒,他們聽到這話後,越跑越慢:“似乎……是衝鋒的鼓聲。我們跟他們打了多年的仗了,每當這鼓聲響起,吳軍總是捨身忘死的衝鋒。”

話音剛落,對面的吳軍發出齊聲吶喊,他們把一直以來被攆的亡命逃竄的怨氣全發洩出來,吼聲震天動地,藉助山谷的迴音,重疊成陣陣松濤。吳軍如山崩!反擊的吳軍像洶湧而下的泥石流淹沒了楚軍前陣。接下來,戰局發生了戲劇性變化,這會兒轉身逃跑的輪到楚軍了,他們跑的聲嘶力竭,而吳軍追的全然忘我。

子強帶領大軍跑回子木的所在地。這時,鬱悶的子木正整理著軍隊緩緩靠上去,想在戰場上搜尋右軍子強的蹤跡。接著,他鬱悶的發現丟盔卸甲的子強。戰局再次發生逆轉,嚴陣以待的子木揮軍擊潰了吳軍的前部,吳軍重新回到逃跑者的角色,楚軍最終站穩了追逐者的位置。

吳軍大敗,子木趁勢揮軍攻入吳國。

吳國現在的國王是諸樊。聽到吳軍戰敗的訊息,他既不甘心,又有點興奮。面對楚國的入侵,諸樊下令全國動員,他披掛鎧甲,對臣子說:“父王壽夢去世後,留下我們四個兄弟,依次是我諸樊、餘祭、餘昧、季禮。我家最小的兄弟季禮最是賢能,父王總想讓他繼承王位,以帶領我吳國戰勝楚國。但季禮這個人腦筋比較死,他總想著長幼有序。所以三次推辭繼承君位,以至於我這個才能不足的人現在坐上了這個位置。

我登位以來,總感到才能不足,要駕馭弱小的吳國力量,面對楚國的強大壓力,太讓我吃力了,以至於我老害怕不能完成父親的期望。這次楚國攻入我國太好了,太讓我感動了!就讓我親自帶兵上陣吧!如果我在戰爭中陣亡了,那麼弟弟餘祭你接著帶軍,與楚國交戰。二弟死了還有三弟,三弟陣亡了,季禮就可以接位。讓吳國的君權兄終弟及吧!王位兄弟相傳,這樣季禮總有一夫要當上吳王的。”

吳王帶著求死的心情率軍反攻,他擊退了子木的大軍,攻入楚國的巢(在今安徽省巢縣)城。巢城有個叫牛臣守將建議說:“吳軍由吳王親自率軍,氣勢如洪,攻勢猛烈。但這樣一支君王做首領的軍隊。一旦君王危機,那麼整支軍隊就崩潰了。其餘的將領擔心吳王遇害後,自己會受到懲罰,他們一旦戰敗。恐怕連國家都不敢回。

這幾天我觀察了,吳王勇猛而輕率,我們可以利用這點。比如我們開啟城門誘敵,吳王一定會親自往城裡衝。我射箭的技術雖然不如養由基,但如果我有機會在城頭上瞄準他,一定能要他的命。吳國死了國君,我們的邊疆就可以稍微安穩一些了。”

稍後,楚軍主將採納了牛臣之計。門一開,吳王果然身先士卒衝過來,牛臣藏在牆後,一箭射出,諸樊當即斃命。當時,吳王身先士卒往前面衝,他衝入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