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匄在的時候好了許多,所以向戎已經死心塌地了,打算徹底與楚國為敵了。

趙武很無奈的想了想,說:“既然這樣,你割取蔡國一塊土地,作為我晉國的直屬戰利品,那麼,我可以把蔡國國君送回新田城,請求寡君把蔡國國君隨意安置在晉國,繼續祭祀他們蔡國祖先……”

向戎馬上又添上了一根手指:“如果這樣,晉國如果繼續南下作戰的話,我們出兵車四百乘。等明天開春過後,我們結束了春耕而蔡國百姓也完成了耕作,我們就再添四百乘兵車,總共出兵八百乘,協同晉國作戰。”說完,向戎望了望晉國軍營外。在那裡,晉國人正在拆解投石車,並將那些拆解的部件打包,這項工程已經進入掃尾。向戎嚥了口唾沫,感慨的說:“機械的力量真是令人生畏啊!伯國帶這麼多投石器械南下,那麼,這次戰爭的最後目標是什麼?”

趙武莞爾一笑,指點著兒子趙成,吩咐:“命令部隊儘快收拾,通知大家明天一早拔營南下……左師,我軍需要的糧草請儘快籌備。至於我軍的目標嘛!那得看楚王的意思,楚王不去掉王號,我軍的攻擊絕不停止!”趙武最終沒有回答向戎……《春秋》上這樣記載這段歷史:“……於是,蔡國滅國,晉國的大軍從蔡國南下,再次抵達武昌城。”

趙武轉戰蔡國期間,中行吳一邊督造船隻,一邊在汝河狹窄處修建渡河大橋。最初修建的大橋僅僅是簡易的舟橋,等中行吳在汝河南岸站住腳跟之後,他修建了無數環形城堡,而後依據環形城堡修建起幾座懸索橋。這樣一來,大軍通行南北的困難解決了。同時,有了懸索橋的存在,汝河河岸被分割成一個個片區,晉軍完全可以依靠懸索橋阻礙楚軍的戰船,而楚軍此時,限於兵力,竟然無法對晉國的造橋行動發動攻擊。

抵達武昌城後,趙武猶豫了一下,他在武昌城徘徊三日,終於下定決心渡過汝河。

站在汝河大橋南岸,趙武回首汝河河面,下意識的詢問長子趙成:“你知道我軍以往為什麼每次攻擊到汝河北岸,便再無力攻擊?你知道過去我們為什麼無法戎守陳國,以至於讓陳國徹底投靠了楚國?”

趙成眼也不眨的回答:“主要是軍糧限制,我們的戰士們都有服役期,他們從晉國集結,長途跋涉南下,抵達陳國之後,他們的服役期過了一半,軍糧也吃了一半,所以堅守不了多久,就必須回國,所以,以前的陳國就是我們軍隊攻擊的極限。”

趙武又問:“那為什麼我們現在能夠跨過汝河?”

趙成對這個問題似乎早有思索。他想也不想的回答:“這是因為我們有了常備軍,再也沒有服役期限的限制。另外,新推出的軍功授爵制,可以讓領主的軍隊為了掙取相應的功勳,自願的超期服役,所以我們得以跨過汝河。”

趙武轉身詢問齊策:“策,你覺的這回答怎麼樣?”

齊策回答:“少主回答的雖然詳盡但依舊不全面。所謂“兵法未動,糧草先行”,汝河橫江,南北岸隔絕訊息,以前我們即使攻擊到北岸,但如果跨過汝河抵達南岸,還牽扯一個軍糧渡河轉輸問題。因此,即使麾下是常備軍武士,深入到汝河南岸去,也是需要考慮再三的……主上不是在武昌城猶豫了三天了嗎?我知道主上為什麼猶豫,主上是擔心我們渡河之後,萬一立腳不住,楚國戰船橫江,那麼我晉國的子弟就無法再回到汝河北岸。”

趙武又問:“那麼,我為什麼最終又決定跨過汝河南岸呢?”

齊策回答:“是因為春耕。陳國、蔡國已經安定下來,尤其是陳國,鄭國人已經在哪裡開始大面積耕做,只要我們能保證汝河河面上這些橋樑的暢通,那麼我們可以就近取得陳國的糧食補給自己。”

趙武嘆了口氣,望著滔滔的汝河:“終究還是不放心啊!春汛還沒有開始,我們修建的大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