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

隨著馮去疾宣讀完畢,一聲驚叫聲在朝堂之上轟然而起。

而發出這道聲音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嬴城。

嬴城不敢相信的瞪直了雙眼,一副質疑旨意真假的樣子。

實在是!

太震驚了。

太意外了。

太不可思議了。

由不得他不失態。

“我監國,這不可能吧,是不是讀錯了?”

嬴城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麼接受這個令他無比錯愕的事情。

不止是嬴城。

下方。

扶蘇站在奉常府司署官員所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止是扶蘇。

大律府長史令李瞻。

少府令張公,少府左府令楚嘯。

治粟內史府府令內史騰。

奉常府府令趙洽。

宣傳司司正淳于越,左司長湯遊,右司長江富。

大樂司司正嚴濤。

礦業司司正曾以。

……

一個又一個的,整個朝堂之內朝臣們都露出了無比錯愕的表情。

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太難相信了。

監國之權,那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柄。

他們素日稱左丞相李斯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那是因為李斯再無上升的空間,權柄也是極大的情況下一種敬重稱呼。

但其實。

李斯沒有徵收賦稅,沒有升遷官員,沒有掌管國庫,沒有內政處事的權柄,沒有監察百官的權柄,更沒有掌握兵事的權柄。

而同李斯一樣的,還有右丞相馮去疾,還有御史大夫蒙毅,還有太尉府護國都尉蒙武,王賁,馮劫。

後來又加了一個大律令嬴城。

這七個人,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因為他們,只有下降的可能,沒有再上升的可能。

但是監國不同!

監國一事的由來,在周武王滅商分封天下之後,周武王沒有殺死紂王的兒子武庚,而是封武庚為殷候,依舊讓武庚管理找朝歌的政務。

但是,武王又了自己的親兄弟姬鮮、姬度和姬處在殷都周圍建立封國以監視武庚。

自此,便有了監國一事。

而這也《采薇》的由來。

商朝舊有奴隸主蠢蠢欲動,商超統治幾百年早已根深蒂固,不服周武王統治的尚有不俗的力量,不久後,便有伯夷和叔齊兩個曾經出面阻止武王伐紂的迂老頭在首陽山餓死。

一時間天下流言四起,兩人為了抗議武王違逆行為,發誓不食周粟,逃到首陽山挖野菜充飢,到了冬天活活的餓死。

與此同時,一首名叫《采薇》的詩出現稱頌他們的美德。

雖然這並沒有影響到武王的統治,但依舊對周朝的統治造成了不小的威脅。

也因此,武王為了解決這個隱患,在周公旦的建議下,設立了監國制度,而這個制度,便是分封制度。

武王將周王室的親族和在滅商之戰中的可靠功臣派遣到各個地方建立諸侯國,諸侯國的政務和軍事由諸侯自己管理,如此監國!

在分封諸侯國的本意上,是監督和管理各地實行仁政,善待天下之民。

而這也由此演變,正式的確立了商朝的分封制度。

監國令的本身便是曾經分封的諸侯王!

而到了周朝中後期,諸侯國尾大不掉,時有不聽調令的情況下,周王便派遣信任的大臣前往各個諸侯國監國,即監國制度和命卿制度來監督約束諸侯國。

在周朝勢強的時期,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