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要求嵬名察哥收縮戰線,隨時準備應付漠北方向的不測。可命令下達後,漢夏前線的戰事卻越演越烈!西夏軍甚至再一次入侵到了渭水附近,中興府的君相見前線將士貪功冒進、不顧全域性無不暗惱,卻不知嵬名察哥其實是有苦說不出!

自從大宋正式退出夾攻大漢的包圍圈後,渭南不但迅恢復穩定,而且邊境貿易也再一次擴大。受益於宋邊榷場貿易,西北的軍費比戰爭初期增加了很多,再加上有忠武軍作為後援,劉錡打起仗來便更加大膽,將嵬名察哥越纏越緊,漢夏軍隊在邊境上你來我往拉鋸作戰,嵬名察哥要進進不得,要退劉錡又不願罷戰,等到楊應麒來漠北的捷報,劉錡更是成竹在胸,召集最核心的將領邊臣,下達了命令,要不顧一切代價將西夏軍主力拖在境內,以便配合漠北方面的進攻!

華元一六八四年八月,陰山北路開始出現胡馬——擎著漢軍軍旗的胡馬!

蹬蹬蹬、蹬蹬蹬——金夏在陰山附近的聯防軍在現這個訊息的第二天,六萬胡騎就出現在他們的面前!

幾乎沒有前哨偵騎的接觸,漢軍彷彿沒有打探清楚金夏在這個地區的軍力佈置就闖了進來!這是何等的大膽!這是何等的迅疾!

是誰制定了這一看似魯莽的戰略?是蕭鐵奴!他彷彿根本不怕漢軍會遭到激烈的抗擊,他的命令只有一個字:快!

此刻從漠北南下的漢軍實力強大得可怕,無論是幾千年來侵擾漢地的胡族精銳,還是集胡漢雙方之長的蕭字旗,都可以稱得上是當世攻擊力最強勁的軍事力量之一!更何況這兩大軍團後面,還有步騎俱精、綜合實力當世無匹的折彥衝嫡系軍團負責負責整體排程和八方後援!儘管折燈火書城獨家發彥衝留下了部分力量在漠北,但此時調動南下的這三十萬大軍別說乾順和宗翰的聯軍,就算把曹廣弼楊開遠曲端劉錡等漢軍也聯合起來也未必能夠取勝,何況西夏的主力眼下還被劉錡拖在渭北,宗翰的主力則分別被楊開遠、曲端牽制在雁門關、居庸關。

蕭鐵奴正是看準了金夏把主力調到南線,沒有足夠的力量對抗漢軍的千鈞一擊,才制定了這以快制勝的總戰略!

第一個現這一情況的金夏聯防軍據點只有三千人,如何敢和六萬大軍抵抗?望見鋪天蓋地而來的塵土便連夜撤走。

任得敬率領先鋒萬人緊追不捨,撤退的三千人有兩千人中途就被追上全數吃掉,剩下的一千人全無休息地逃到二百里外的一個據點,這個據點有五千人。可是第二天任得敬就到了,他一到就動猛烈攻擊。漢軍是乘勝追擊,金夏聯防軍卻準備得不夠,無論數量、士兵戰鬥力還是士氣都落下風,任得敬當晚就攻破了這個營寨。次日後援繼至,任得敬不顧疲倦又繼續向西追趕。

吃掉了這個據點以後,再往西就不是金夏聯防的地區,而是夏軍的領地了。敕勒川是蕭字旗活動了幾年的地方,軍中宿將對這片地區的熟悉程度甚至還在新主人夏軍之上!有一支對河套地理瞭如指掌的嚮導團,任得敬便不怕會被夏人伏擊。

前進!前進!攻擊!攻擊!勝利!勝利!

就這樣,漢軍一個接一個的吃掉夏人大大小小的據點,只用五天就抵達夏軍在敕勒川最大的駐地——雲內營,這個營地這時共有兵馬三萬人,但這三萬人並不是全數能與任得敬所部萬騎對抗的精銳。所以當任得敬率領八千胡漢騎兵衝到雲內營附近時,夏將盡起全營將士出擊卻沒佔到任何便宜!一戰不利,夏將不敢造次,一邊固守營地,一邊緊急派人前往中興府和渭北求援告急。但是第二天他就現了一個恐怖的事實:任得敬的這數千強大騎兵竟不是漢軍的主力,而只是前鋒!

第三天,抵達雲內營外的漢軍就有三萬!第四天,四萬!第五天,六萬!前面的軍隊才站穩陣腳,後面煙塵便滾滾而至!夏人這才現自己錯得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