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但語言樸實而優美,思路也比較清晰,講述著自己小時候在農村,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日子,而如今,爺爺病逝,奶奶跟著他們進了城,農村的生活也就成了美好的回憶。
小姑娘吳雨涵敘事能力比較強,可以看出吳雨涵在文學方面的造詣。如果堅持下去,應該是個好苗子。沈桐基本上沒有修改,而是留下了些鼓勵的話,讓她堅持。希望她以後多進行交流溝通,並留下了他的手機號碼。
沈桐關掉郵箱的時候,突然冒出了一個想法,如果幫襯著吳雨涵在《東江日報》的副刊上發表了,且不是好事?轉念一想,如果吳書記知道了,會不會怪罪我?
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沈桐還是決定以此機會鼓勵吳雨涵繼續寫作,於是他掏出手機打給《東江日報》要聞部主編侯澤辰。
侯主編前段時間在沈桐的照應下,為首富何運昌出了本書,並且狠狠地賺了一筆。接到沈桐電話十分客氣,還以為繼續給他介紹大買賣來了。
沈桐說明了此意,侯澤辰雖不負責副刊編輯,但他想都沒想就滿口答應了下來。這種小事,對於他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
沈桐結束通話電話,再次開啟郵箱,把吳雨涵的文章發到了侯澤辰郵箱裡,滿意地離開了趙毅堂辦公室。
回到辦公室,吳江凱正好走了出來。見到沈桐後;憂心忡忡地道:“我現在去一趟市裡辦點事,有什麼事直接給我打電話。”說完,加快快步離開了。
沈桐站在門口送別吳江凱,腦海中浮現出一團疑問。剛才還興致高昂地侃侃而談,現在又突然變得心事凝重,難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沈桐不敢隨意猜測,回到辦公室,拿出今天的報紙仔細瀏覽了起來。
《東江日報》是沈桐每天必讀的刊物,從報紙上不僅可以瞭解高層的動態以及最新的政治導向,同時也能學習其他縣市區的先進工作經驗。何況以前沈桐的名字也經常在這上面出現,對這份報紙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結。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報紙亦是如此。普通老百姓拿起來一看,都是生疏繞口的政治語言,都是些啥啊,直接用來糊牆或包東西,有的甚至打包起來買了廢紙。而官場中人拿到這份報紙如獲珍寶,翻來覆去細細研究,看到精彩或關鍵的字眼,用筆圈起來,或乾脆摘錄下來,這就是所謂的“政治敏銳度”。
吳江凱就有一個小本,專門摘錄各大報紙上的一些評論文章,尤其是署名文章,更是一遍又一遍研讀。而今天報紙的頭條一反常態,沒有報道領導人活動,而是刊登了省委書記喬仁甫的署名文章。
第0288章 雷厲風行(十二)
文章標題是:《以改革創新為先導,加快推進東江又好又快發展》,標題後面還用鋼筆簽署了自己的名字,字裡行間的力度和筆墨的飽和度,足以看出喬仁甫書記對這篇文章的重視程度。
沈桐快速瀏覽了一遍,文中緊扣十五大報告進行闡述,提到深化國企改革,加大農業扶持力度,突出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筆鋒一轉,把焦點放到了經濟發展上。重點圍繞改革創新,站在全省的角度,客觀分析了東江省當前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和措施。
有一點不得不指出,文中提到:“要抓住‘西部大開發’發展戰略機遇,緊扣中央相關指導方針和政策,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在全省掀起‘大幹城建年’的**。”
這句話就可以看出,喬書記對2000年的總體工作定下了基調,就是要大搞城市建設。
沈桐又迅速翻出前段時間的報紙,找到省長章秉同在北城市調研時的講話,他指出:“北城市是要抓住歷史機遇,加快技改升級,促使一大批專案落地,重點要在發展經濟上做文章,把工業化水平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