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劉秀“詔州郡檢核墾田頃畝及戶口年紀,又考實二千石長吏阿枉不平者”。

意思是:命令各州郡,清查耕地數量以及民人戶口年齡,並考察落實二千石秩級長,吏阿枉不平的行為。

此詔又被稱為“度田令”。

劉秀之所以會下令度田,是由於當時天下所有的墾田,多不以實自佔,又戶口、年紀互有增減,東漢政府需要掌握確切的土地,以及人口數字,以便徵收賦稅和徵發徭役。

當然,這裡面也含有,限制豪強大家兼併土地,和奴役人口數量之目的。

而其深層的原因,無疑仍與強化皇權有關。

劉秀試圖透過這種方式,實現經濟領域的集權。

可惜的是,劉秀低估了度田的難度,當度田令頒佈之後,立即為社會各方面所抵制,執行的情況非常糟糕。

不僅是世家大族,就連普通百姓都進行抵制。

就拿農民來說,兩漢之間,他們透過戰爭的暴力手段,從地主手中奪得了大量土地,不少人還掙脫束縛,獲得人身解放。

而現在,東漢政府想要實行度田,清查土地和戶口,試圖重新控制他們,把兵役的枷鎖,再度套在他們身上,這自然要遭到農民的強烈的反對。

再從地主的情況來看,他們本來就是大量土地的佔有者,尤其那些大地主,差不多都擁有武裝,號稱“大姓”、“兵長”,所隱瞞的田地和依附的人口很多。

政府度田,他們自然不願意被清查,故而極力反對。

不過,他們一般都是與地方官府相勾結,採取謊報等手段矇混過關,而地方官懼怕他們,或貪於賄賂,或利害相連,所以也甘心情願與他們沆瀣一氣。

最後,從大漢州郡官員的各種情況來看,他們既是劉秀度田令的執行者,又大多兼有豪強地主的身份,或與當地豪族有著這樣那樣的關係!

所以,他們勢必不肯如實丈量土地,呈報戶口。

史稱:“刺史、太守多為詐巧不務實核,苟以度田為名,聚人田中,並度廬屋、裡落。”

當然,這裡最可怕的是後一種情形,即以度田為名,不僅丈量農民的出地,還將房舍、裡落都作為田地進行丈量,從而把負擔轉嫁到老百姓頭上。

可以說,度田案牽連的世家門閥,名人大儒不計其數,甚至郡守高官都殺了二十餘人,但劉秀萬萬沒有料到,他的高壓政策,不僅沒能使度田令順利實施,相反所帶來的竟是以民變形式,出現的武裝對立與抗爭。

“郡國大姓及兵長、群盜處處並起,攻動在所,殺害長吏。”

這就是度田案的影響。

在“並起”的反抗者隊伍中,“大姓”、“兵長“屬於一類,而“群盜”則屬於另一類。

前者即豪強地主,他們反抗是為了保護自身的既得利益。

後者即農民大眾,他們反抗一則是反對政府的控制,再則也是反對官員借度田之名,轉嫁負擔胡作非為。

畢竟,他們再十幾年前,已經經受過一次,哪裡肯在受一次。

正因如此,如此兩類的反抗交織在一起,使得反抗的聲勢異常強大,同時令整個事件的性質變得更加複雜化。

不過劉秀終究是劉秀,採取鎮壓與分化相結合的辦法,鼓勵反抗者自相揭發,規定“五人共斬一人者,除其罪”之後又對官吏實行了特殊政策。

說不好聽點,就是妥協了。

但古往今來,哪個帝王面對世家沒有進行過妥協,李世民選擇妥協了,最終囤積力量,藉著攻滅突厥,稱號天可汗,一舉擺脫世家大族對朝廷的控制。

楊廣沒有妥協,反而是和世家對著幹,結果直接把偌大的隋朝給乾沒了!

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