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有著仁政之心,而且軍事能力不弱!

若是黃巾起義失敗,剩下的殘留人馬,也能環繞著南方,進入益州或者交州之地。

這也是張角,沒有讓明玉珍過來的原因。

畢竟,益州這裡面的情況,可遠比交州複雜,需要他這個本土人物坐鎮,萬一朝廷準備從這裡調兵遣將,明玉珍還能及時阻止!

可以說,他在益州發揮出來的作用,遠勝在兗州發揮的作用,畢竟接下來的黃巾軍,會出現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的局面!

這樣,還不如留有用之身,對付益州的漢軍。

…………

聽到張角接連下達,一連串的命令,而每一條聽起來,對於現在依然優勢的黃巾軍而言,都無疑是一道驚雷。

在場之人都不明白,如今正是大好局勢,只要再稍微用力,就能使自己所佔的優勢更大。

他們相信,大賢良師肯定也能看出這一點,可為什麼,他要下達這樣的命令,轉攻為守呢?

這樣,豈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嗎?

可是,我只是如此的話,又為什麼要將徐州,青州,揚州等地的黃巾軍兵力將他們都集中於距冀兗兩州?

這個命令的背後,絕對隱藏著不一樣的資訊!

莫非……

眾人很快就想到了一種可能!

那就是張角準備集中兵力,和漢軍進行一場大決戰?

一想到這裡,在場的黃巾各大渠帥,心裡面就充滿了無盡的激動與盼望。

按照軍師蘇哲預先的計劃,是要先拿下豫州、兗州、徐州東部等中原之地,然後向各方發展,一舉拿下冀州、青州、徐州、幽州,揚州等東方大州。

等將這些地方徹底佔據,並且穩固下來之後,在集結這些地方的優勢兵力,直取帝都洛陽,一戰定乾坤。

可以說,這樣的安排,既穩定又實在。

對於當時的黃巾軍來說,絕對是最佳之選。

只可惜,哪怕是智力高達一百的蘇哲,都沒有想到,漢軍的抵抗力度會如此之大,而且漢軍與黃巾軍一戰的決心,也是超出了他們二人的預料。

正面戰場上,黃巾主力和漢軍主力,誰也奈何不了誰,就如同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一樣,在各大戰場拼起了消耗。

就看誰最後扛不住!

比拼的就是資源和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