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別瞎整了,以為他們倆多粗多大,還是他們安心只率領血營這一萬軍隊配合你們吧。你自己的兵自己將領帶。

這就是將知兵,兵知將的優勢。兩個人天賦是不錯,可一次也沒有接觸過,大家都不瞭解,還必須短時間結束戰鬥,難度很大。

況且現在是唐朝第三次下聖旨,催促郭元振停止進攻大非川。

薛訥在幽州還有些害怕,而且家人還在長安城。郭元振因為在西域時間很長,家人早接了過來,並且中間隔著血營,他顧慮少了很多。看到第一道聖旨,只差一點喊**蛋。

不過還是與王畫性質不同的,講敘了收下大非川的意義。這個意義可不小,從積石山到大非川生活了許多黨項人與吐谷渾人,是吐蕃主要稅務與兵役的來源地。只要將這兩個地方拿下來,吐蕃國力最少減弱三分之一。當然,薛仁貴當時兵敗大非川,主要是輕敵冒進,現在與薛仁貴不同,積石山已歸血營所有,不象薛仁貴那次,論欽陵立即從大非川其他地方,以及積石山找來大量援兵,再加上他從吐蕃帶過來的軍隊,這才湊成了四十萬的優勢大軍。

積石山劃歸血營,現在得到大非川,只在扼守幾個通向南方的道口,就能確保大非川不失。大非川不失,後面河西走廓,以及西域四鎮都有可能永保安定。

不但這樣,還為朝廷開疆拓土,同時有了大非川,吐蕃失去了一個重要的馬源基地,唐朝卻得到了一個最重的的馬源基地。

寫完了回奏,然後朝廷的第二道第三道聖旨他根本就沒的接,找人,到了某某山上,可憐下旨的太監問是那座山,順手指了指,太監順著手指的方向一看,我的媽呀,怎麼都六月天了,山頂上還是白茫茫的一片。難怪王畫用了雪活活將吐蕃幾萬人整沒了。

人都找不到,這個旨怎麼下,欽差只好等郭元振回來。到哪裡等去。第三批欽差有一個太監叫林德,是韋氏的死忠,一下子就看出了其中的貓膩,不信邪,以為自己身體好,逼著士兵帶著他前去尋找郭元振。實際上也要感謝王畫,原來唐朝大軍對青藏高原十分害怕,第一冷,第二就到處有瘴氣。王畫做了解釋,不是瘴氣,是高原缺氧。現在許多人原理還不清楚,但知道了想要到高原上作戰,第一身體要好,第二要經達一段時間適應高原的天氣氣候,第三可以用紅景天等藥材進行補充。

所以林德子不信邪,幾個士兵也真的領他進了大山轉悠,轉了一會兒,林德不幹了,怎麼了,現在六月初,就是大非川也開始熱了起來,只穿了一件單衣就往山上跑。然後往這些高山上走了沒有一會兒,一會兒六月降霜,一會兒六月飛雪。以前認為聽故事,現在親眼所見,而且因為少水,於是人啖冰,馬齧雪。

在皇宮裡養尊處優慣了,怎麼能適應這種惡劣的天氣?

明知道士兵在玩鬼把戲,也不能往上爬了,再爬山頂遙遙無期,上面都鋪滿了雪,郭元振當真在上面?他吃飽飯撐著?可自己也沒有能力爬上去,揭穿這個謊言。就是爬上去,又怎麼的,說一句郭總管不在這裡,也許到了另一處地方,將士兵掐死。

但郭元振也催起來王畫。

咱也不想這樣玩了,朝廷逼得我沒有辦法,我要撤軍。

王畫聽了十分鬱悶,**,到底是我建功立業,還是讓你建功立業?要知道這有可能會使郭元振名垂史冊的大事。

但這個老狐狸十分狡猾,他吃準了,王畫現在也想他速戰速決,所以來“要脅”王畫。

王畫沒有辦法,只好無償地支援了大量物資。這也使郭元振心安,別看佔領了,還要守住。糧食不愁,西域能自給自足,稍微欠缺一點,也不是血營,欠缺得太多。相信朝廷不會在這上面為難。戰馬也不愁,相反,反而會向朝廷進獻大量戰馬。主要就是武器,怕宮中那個女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