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怎麼可以?”沒祿氏一聽就急了,如果這樣做,吐蕃臉面丟盡了。

“太后,請聽我說。雖然我們失去虛名,可是得回三萬多吐蕃戰士,這是增強的實力。太后啊,你知道這三萬多名戰士現在在做什麼?他們在修路、挖煤、耕田。有的都快一年半時間了。臣估計現在他們都快忘記怎麼騎馬。如果再拖延下去,這些戰士將會成為廢人。還有將公主還給血營,他們對唐朝不是說獨立西北,是替朝廷討還公主嗎?我們將公主給了他們,他們還用什麼理由在西北立足?”

“大相啊,你說得雖然有道理。如果西北沒有了這個血營,沒有了那個王畫,我們吐蕃自然不懼。況且我們還有春桑、迷桑、波窩、洛窩、白蘭、多彌、羌塘、貢塘、象雄、孫波,吐蕃還有希望。”

其他大臣聽了直搖頭,太后讓血營打寒了心,竟然說出這一種沒志氣的話。可是他們自己也沒有把握說對付血營一定會獲勝。或者舉全國大兵北下,勝利了固然是好事,如果失敗了怎麼辦?

“但是大相啊,就是我們將公主送給了血營,他們也不會退出西北。到時候我們臉面也丟了,危脅還在啊。”

“太后,他們是不會輕易放棄西北數州。可是中原人喜歡說王師無敵,戰爭時喜歡用一個道義來掩飾。一旦得回了公主,他們就失去了呆在西北的理由,也就是道義。太后,你再想一想唐朝的局勢。血營沒有辦法呆在西北,只好幫助唐朝那個逃亡的王子,討伐韋氏。這一戰起,就是數年時間。唐朝人內部魚死網破,正是我們吐蕃重新崛起的機會。所以大*師才說,勤政愛民,是我們眼下吐蕃人的首先任務。”

雖然是金玉良言,然而乞力徐也藉助大*師的進言,才能將這番話說出來。否則他也不好向國人交待,畢竟吐蕃強勢了很長時間。

最後吐蕃終於決定讓大臣兀論樣郭出使靈州。

同時也決定與唐朝暫時性的議和。現在是最好的機會,韋氏政局動盪,地位不穩,這時候她不但需要內部的支援,也需要外部的支援,可以與她談判,換取好處。只要韋氏答應了條件,那怕前面答應下來,後面倒臺,畢竟條約簽署了,唐朝也不好反悔。

當王畫聽到兀論樣郭的話後,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可是表面上無動於衷,他平靜地說道:“還是那句話,十萬被你們吐蕃擄獲的百姓,以及公主,交還戰俘,其他的免談。”

兀樣論郭惱羞成怒,不過最終他忍了下來,這個人也是後期吐蕃一個出色的大臣。在他來之前,就料到議和的艱難。

因此不緊不慢地說道:“金城公主是大唐公主,她難道與普通士兵相比嗎?這一次我們吐蕃帶著很大的誠意前來,甚至不惜有辱國體。如果閣下不答應,那麼我只好回去向國人交待。雖然大總管戰績赫赫,可是我們吐蕃勇士在激怒之下,舉國之哀兵,北下大非川與積石山。你們血營當真能獲勝嗎?”

“那就試試。”

“我認為你很愚蠢。閣下之所以在西北太平無事,無非是手中兵多將勇,貴朝廷拿閣下沒有辦法。如果與我們吐蕃火拼,不錯,無論勝負,這不是我們吐蕃所願意看到的。但也不是你們血營所願意看到的。現在和則兩利,得到公主,大總管聲望也達到了巔峰。進可以率軍東下,角鹿中原,退可以保守西北不失。為什麼還要爭那麼一點兒百姓?”

“那麼你們吐蕃人為什麼爭這一點兒百姓?”

“你”兀樣論郭氣憤地站起來,但再次忍受下去,坐了下來說道:“我們吐蕃已經失去了吐谷渾與黨項人,國力大衰,又答應歸還貴國公主,現在還送你們百姓。我們國家百姓會怎麼樣想,將士會怎麼樣想?”

“貴國如何,我怎麼知道?我只知道我手下將士怎麼樣想?三萬多強壯計程車兵,為了擄獲他們,我們犧牲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