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件大事迅速自長安傳到了全?國各地,洛陽城中的人?也都有所耳聞。

最?重要的一樁事,便應是新帝已?於八月十九那?日正?式登基,並?於翌日冊立了祝隱洲為太子?。

而在登基大典上,新帝不僅將早亡的髮妻追封為端靜皇后,竟還將先帝駕崩前親筆所書?的一份罪己詔公?之於眾。

待新帝親自宣讀完先帝的罪己詔上的所有內容後,世人?才知曉,被追封的端靜皇后並?非是早早病逝,而是被先帝毫無理由地賜了鶴頂紅,毒發身?亡。而當時年僅五歲的祝隱洲目睹了此事,是唯一一個還活著的人?證。

此事揭露後,長安城中的一些人?才想起,八月十九,原是當年皇帝和髮妻端靜皇后成?婚的日子?。

歷來少有下罪己詔的帝王,即便有,也只會出現在君臣錯位、天降災禍或是政權危難之時[1]。

君王掌握著世上所有人?的生殺大權,從沒有任何一位帝王會僅因為殺了一個無辜的人?而寫下罪己詔。

而新帝在登基大典上將先帝這?份罪己詔公?布,便也意味著,他從未忘記過當年髮妻慘死一事。

所以新帝才會選在當年與髮妻成?婚的日子?登基。而端靜皇后和先帝都已?經逝去,新帝卻還是不惜冒著被世人?議論為不孝的風險,將當年的事情示於人?前。

先帝在位時手段狠辣,因他而死的無辜之人?不會只有當年的平南王妃,但這?份罪己詔上只提到了她。

許多人?都猜測,應是新帝或太子?做了什麼,才能?讓先帝願意寫下這?樣一份罪己詔,自認過錯。

卻無人?知曉,當日祝隱洲是逼先帝於彌留之際在他自己的全?屍與身?後名之間選擇。

若先帝不願寫罪己詔,不願承認自己當初不該毒殺平南王妃,祝隱洲便會像當年先帝對待平南王妃那?樣,將他的屍身?扔去亂葬崗。

先帝最?終還是更想像自己的先祖一樣被葬入皇陵,死後繼續受萬民供養,是以他留下了這?份罪己詔。

但祝隱洲並?未像他所允諾的那?樣,將先帝葬入皇陵。

他親眼看著斷雲將先帝只著白色中衣的屍身?扔去了亂葬崗,讓那?個披著人?皮的惡鬼像他的母親一樣,被野犬啃咬撕扯,死後也不得安寧,不得完整。

此事在人?倫綱常的準則下稱得上是絕對的大逆不道。但同?樣對自己的父親懷有恨意的新帝對此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著祝隱洲去做了。

皇帝知道,母親慘死之事給祝隱洲留下了很大的影響。他希望祝隱洲能?走出他母親毒發身?亡的那?一日。

而就?連祝隱洲的父親都不知道的是,在原本應該放著先帝屍身?的帝王棺槨中,祝隱洲只放入了一根他母親在世時最?喜歡的木蘭髮簪。

先帝寧肯寫下一份違心的罪己詔,也希望自己死後能?繼續受萬民供養。祝隱洲卻絕不會讓他如願。

當年先帝鄙夷祝隱洲的母親,輕而易舉地剝奪了她的生命,祝隱洲便用一根母親的髮簪,替先帝受了那?些他格外看重的千秋萬代的供養與敬奉。

明老夫人?得知新帝在登基大典上公?布了先帝的罪己詔後,便立即吩咐任何人?都不能?在明府議論此事,尤其是不許在沈晗霜面前提起。

無論皇家再發生任何事,也無論當今太子?曾有過怎樣的兒時經歷,老夫人?都不願這?些事情再來打擾孫女?的平靜生活。

尤其是在得知當年的平南王妃竟是在皇權的傾軋下慘死後,明老夫人?心底對皇室的牴觸更甚。

她不願自己的孫女?沾染那?些複雜的,陰暗的,沾滿了鮮血的事情。

而明溪院中的沈晗霜其實已?經得知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