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到陳地相會,說:“我要遊覽雲夢澤。”其實是想要襲擊韓信,韓信卻不知道。劉邦將到楚國時,韓信打算起兵謀反,但又認為自己無罪;想去謁見劉邦,又怕被擒。這時有人向韓信建議:“殺了鍾離昧去謁見漢高祖,高祖必定高興,也就不用擔心禍患了。”於是韓信將此事與鍾離昧商議,鍾離昧說:“劉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國,是因為我在你這裡,如果想逮捕我去討好劉邦,我今天死,隨後亡的定是你韓信。看來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結果鍾離昧自殺而亡。韓信持鍾離昧首級去陳謁見劉邦。劉邦令武士把韓信捆綁起來,放在隨從皇帝后面的副車上。韓信說:“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高祖說:“有人告你謀反。”就給韓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陽,赦免了韓信的罪過,改封他為淮陰侯。從這件事可以提出韓信是個在政治上患得患失,毫無主見之人。他之被從楚王降為淮陰侯是他走向英雄末路的前奏。
陳豨被封為鉅鹿郡郡守,前來向韓信辭行。韓信辭去左右,拉著陳豨的手仰天長嘆道:“你可以同我說知心話嗎?我有話想同你講。”陳豨表示一切聽從將軍的命令。韓信說:“你所管轄的地方,是屯聚天下精兵之地。你雖說是陛下親信寵愛的臣子,但三人成虎,若有人誣你謀反,陛下定會大怒而親率軍隊征討。到時我在在京城為你做內應,就可圖謀天下了。”陳豨表示一切聽從韓信的指示。
公元前197年,陳豨果然謀反。劉邦親自率兵前去征討,韓信稱病不隨高祖出征。有人向呂后告發韓信與家臣謀劃:可以在夜裡假傳詔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後率領他們去襲擊呂后和太子。呂后雖無明確證據,但還是以“莫須有”之心態與相國蕭何商議該如何處置這件事,蕭何假說陳豨已被殺死,令諸侯群臣都前來進宮朝賀。韓信因為和蕭何的友情,入朝進賀,呂后派武士把韓信捆縛起來,在長樂宮中的鐘室裡斬殺了他,並被誅滅三族。韓信臨斬時說:“吾不用蒯通計,反為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那麼我們又怎麼看待韓信與陳豨的密謀呢?我個人認為韓信直接參與了這次密謀或許有此事,但事到臨頭必定失言而不敢奮力一搏,畢竟他在政治上是優柔寡斷之人,貪戀於既得地位而決不致貿然舉事。還是蒯通說得對:““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淮陰侯之功也。然彼竟不聽臣言,心念陛下解衣推食之恩,而引軍南下,敗項王於垓下,交兵而歸楚,勸進於汜水,迎陛下於陳,觀此種種,豈有反心?嗟夫,昔日楚漢之命皆懸於彼,彼卻毫無反心,今天下已集,且無權無兵,彼竟心生反意,而勾結陳豨,欲謀不軌,韓信真乃一愚人哉!”
二、樊噲
對一個貌似粗魯的武將最好的形容詞也許就是粗中有細。譬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人們對樊噲的印象也大抵類此。不過這是對樊噲的誤解,樊噲其實是個極有政治遠見的人。
公元前207年,劉邦搶先項羽一步率軍滅秦封關自守,打算依照當初楚懷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舊約,稱王於關中。看著富麗堂皇的宮殿,劉邦戀戀不捨,準備就此住下,好好地享受享受。樊噲及時地勸戒他天下未定,別忘了秦的前車之鑑。雖然劉邦根本沒聽進去,直到張良親自來勸,劉邦才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將軍隊撤退到了灞上。但從這段史實可以看出樊噲非一般武夫可言者,他在政治上還是有深謀遠慮的。
樊噲在政治舞臺上最卓越的表現還是在鴻門宴上。劉邦雖退軍灞上,但項羽對劉邦還是十分忌恨的。劉邦自我感覺勢單力薄,於是和張良率一百多隨從赴鴻門謝罪,樊噲隨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可見其忠。項羽在鴻門設宴,酒酣之時,項莊拔劍意在趁機刺殺沛公。席間只有劉邦和張良在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