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消逝,只是搬了一次家。

雖然我們都終將從這個世界消逝,但我們總是期望著,我們的所愛,走得慢一點,再慢一點。

文章寫好後不久,接到北宸的來信

今天在辦公室看“再見林旺爺爺”的專輯,看到最後竟然眼睛都溼了,看到那麼多人,為了林旺的離開而掉眼淚,心裡的感覺不知該怎麼形容,林旺,真是就像是薩所說的,不只是一頭象。

我們不會對他說“喂,你游回緬甸去”,卻曾有一些人對著島上的另一群人說,“太平洋又沒加蓋,游回大陸去”,我們對一頭象都能看成是自己人,卻對同胞手足那樣不留情分,還好這些都過去了,經過痛,才知道和諧的可貴。

薩,沒有人不愛自己的家鄉吧。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丹青難寫是精神(1)

——鐵骨錚錚孫立人

蘭曉龍的《我的團長我的團》,在國內掀起一陣“遠征軍熱”。而遠征軍中最優秀的中國將領孫立人,在當時的國民黨軍中,是一位特立獨行的將軍。介紹孫的文章並不多,而且大都集中在他的軍事生涯,為此,薩蘇寫了一篇關於孫立人將軍的文章,希望從更多的角度介紹這位曾在異域與敵寇血戰的中國將軍。

孫立人將軍軼事

薩蘇

孫立人在緬北反攻中,極重部下生命,每戰不急於求進度,總以猛烈炮火開路。即使史迪威責怪他進展不夠快,他也不改初衷。老部下為孫立人寫書,名叫《小兵之父》。孫軍中沒有死刑,最高刑罰是“記死”。

孫立人其人,中西學貫通,尤其一口英語極為流利,是史迪威最為器重的中國軍官,認為他與一些滿腦子封建思想,沒見過外面世界的國民黨將領不同。但有趣的是,這位精通英語的中國將軍,與史迪威相處,大多時候卻是在吵架。這一點是美軍參戰軍人回憶的。

有一次麥支隊指揮官麥里爾准將曾疑惑地問孫立人:“你和喬(史迪威的綽號)哪裡有這樣多的架要吵?”

孫立人回答:“如果我不和他講,他永遠不會明白中國人怎樣想。”

史迪威雖然壞脾氣,但他知道孫是一位優秀的將軍,為人正派,所以很欽佩孫的率直。他和孫立人吵得厲害,但吵過之後卻配合更好。

這是斯利姆將軍《從挫敗走向勝利》(From Defeat to Victory)裡面的故事。

有人認為孫立人熟悉美國,便認為他唯美是從,其實不然;也有人誇大孫與史迪威的爭吵,認為越吵越能體現民族氣節,我認為這也是皮毛之見。在緬北反攻時,中美雙方是盟友關係而不是敵我關係,孫、史的爭執,都是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

有一次,史迪威去重慶開會,代理指揮的美軍參謀長柏利諾認定日軍在胡康河谷谷口只有少數指導官和緬甸偽軍,因此命令112團分散攻擊臨濱、拉加蘇等日軍據點,結果進展艱難。孫立人審問俘虜,發現日軍至少有兩個大隊的番號,認為情況不對,與柏大吵,要求立即派出援軍。雙方爭論到史迪威不得不提前飛回,詢問孫立人為何不尊重參謀長,孫道:“日軍可不是你們美國人,不會因為沒有公路就不使用炮兵!”

史迪威等美國軍人都很惱火,但史迪威自己到拉加蘇看過,不得不承認孫立人說得有道理,於是命令孫率新三十八師主力馳援,最後取得於邦大捷。一仗打下來才明白,原來敵軍不是兩個大隊,而是五十五、五十六兩個完整的步兵聯隊!一個112團竟然與日軍兩個聯隊打得平分秋色,這回,感到吃驚的不僅是美國人,連孫立人自己都有點兒不敢相信了。

中國軍人得到良好後勤後的強大戰鬥力就此得到承認。

孫立人為人機敏而榮譽感極強。一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