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子高來頂著這片天,跪在李鴻章的營前跪了半個小時,苦苦哀求把上海的事務一股腦兒得交給了李鴻章,自己回到徐家彙的私宅裡頭杜門不出了,上海的外國人見到李鴻章手裡的強兵這才暫時歇了在上海畫國中之國的心思,可如今見著李鴻章盤桓不肯去,上海地面上說一不二,眼下雖然對著外國人甚是禮貌,可到底心裡是怎麼想的,誰也不知道,偶爾見洋人犯了事,也總要抓起來,雖然是輕判,可這些洋大人的臉上也總是不光彩,久而久之,又加上李鴻章對著關稅看的甚緊,不僅僅地面上看的緊,北洋水師靠著李鴻章供養,海面上也是水潑不進去了。於是,這些風言風語又出來了。
“洋人們倒是也不笨,拿了什麼團練久居上海,驚擾商賈,不利通商的藉口在上海散佈謠言,”李鴻章對著洋人們的態度不以為意,“可惜啊,這些人,畢竟不知道中國的規則,要想著就在這上海,靠著幾個流言就要把我敢走?那是不可能的事兒,宮裡頭的雲,軍機處的風,這上海才會下雨,就靠著赫德一個洋人,能對這中國的軍事說上什麼話?他要是說了,太后反而會覺得洋人其心可疑,本官的淮軍還是穩固的很!”
“可如今這又有大會操的事兒……”
“楊樹聲帶了兵過去,我實在是不放心,恰好太后準了讓我入京,順便去瞧瞧,雖然咱們淮軍不比我那個老師家大業大,可也是我慢慢得湊起來的,不能讓人糟蹋了去。”(未完待續)
四十二 同文館事(五)
在守舊派士大夫的鼓譟下,很多有意投考同文館的官員,最後都打了退堂鼓。結果,同文館在98位報名者中只錄取了30人,而因被錄取者的素質太低,很快又被淘汰了20人,剩下10人,最後也只有5人畢業。洋務派本希望透過同文館培養一批精通西學的中高層官員,這個計劃幾同夭折。
為此,奕曾不乏憤怒地指出:“當御史張盛藻條奏此事,明奉諭旨之後,臣衙門投考者尚不乏人;自倭仁倡議以來,京師各省士大夫聚眾私議,約法阻攔,甚且以無稽謠言煽惑人心,臣衙門遂無復有投考者。是臣等未有失人心之道,人心之失,倡浮言者失之者也。”
光祿寺卿於凌辰也認為:“天文算學招考正途人員,數月於茲,眾論紛爭,日甚一日,或一省中並無一二人願投考者,或一省中僅有一二人願投考者。一有其人,遂為同鄉、同列之所不齒。夫明知為眾論所排,而負氣而來,其來者既不恤人言,而攻者愈不留餘地,入館與不入館,顯分兩途,已成水火。”
一時此事無解,也只好擱置再議,於是政事說完,太后又問起京師裡頭的瑣事,兩個人正在說話,外頭稟告,說是皇帝來了,恭親王連忙站了起來,垂手而立,同治皇帝進了碧桐書院見到恭親王微微有些驚訝,“兒子給皇額娘請安,六叔也在呢。”
“是,”恭親王見到皇帝來了,連忙打千行禮。
太后含笑看著精神抖擻的同治皇帝,點點頭,“這會子下了課?”
“是,”同治皇帝看了看恭親王,“早起習了弓箭,又去聽了課,這才來皇額娘請安。”
“你若是忙,也不必要每日請安,”慈禧太后說道。
“兒子不忙,兒子每日也去長春仙館的,這是兒子的孝道,萬萬不敢偷懶的。”同治皇帝連忙說道。
長春仙館是慈安住的地方,慈禧點點頭,“用了點心了?那就去寢宮歇息會。”
同治皇帝搖搖頭,“兒臣還要去背梁惠王,不敢耽擱,這就回九州清晏,”見到太后無動於衷,只好悻悻然準備離開,“總要背出來才好出園子。”
太后聽到出園子不由得眉毛一動,怎麼我沒想到這一層?這眼前不是有一個巨無霸型的主力軍嗎!太后叫住了皇帝,“皇帝,這眼下有個機會能出園子溜達溜達,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