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了一國之君,開國皇帝。此人做了皇帝,倒也不忘出身,對於百姓算是不錯,幹了不少利民之事,也因為這個原因,朱洪武才和聖僧有了交集。”
清巖聽到這裡知道故事要轉到正題了,可他想不出,聖僧會和一個皇帝有什麼交集,不覺奇道“聖僧和朱洪武有什麼關係?”
燕行雲淡然道“關係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有點複雜,聖僧說起來就是朱洪武的師傅。”
這個真是出乎意料,清巖不覺一怔,道“師傅?聖僧還有這麼一個皇帝徒弟?”
燕行雲微笑道“這要是說起來就很複雜了,聖僧只是朱洪武名義上的師傅,朱洪武到死也不知道聖僧的真正身份,就連法號也不知道。他只是認為聖僧是個有大本領的和尚。原本他想策封聖僧為護國**師。只是聖僧拒絕了。”
清岩心道“聖僧要是答應了才是天大的怪事。”
燕行雲繼續道“朱洪武做了二十幾年皇帝就駕崩了,而他死後卻出了一件改天換地的大事。”
燕行雲所說的這件大事清巖也很清楚,史稱“靖難之變”。
原來,朱洪武在世時本立有太子,可惜太子命短,沒等老子去世就魂歸西天了。太子死了,按常理朱洪武就該在剩下的兒子當中再選個太子,可朱洪武是太喜歡那個大兒子了。居然沒有再選兒子當太子,就直接把太子的兒子立為了太孫。
朱洪武如此做法,當然就引起了幾個兒子的不滿,尤其是他二兒子,這位王子心懷大志,胸有天下,實在是個難得的人才,以前老大當了太子他就很不服氣,就盼望著老大早死,結果天遂人願老大真就死了。只是他想到了開頭,沒猜到結尾。老大雖然死了,老二還是老二,他始終不是太子。
看到侄子當了太孫,老二是恨得咬牙切齒,卻也是無可奈何,他知道朱洪武的性子,自己要是敢有一絲異心,他老子是絕不會容忍的,所以老二隻能忍,當然也巴望著侄子太孫也能遂了他的願望,追隨他父親而去,這次他失望了,最後是有人死了,不過不是太孫,而是他老子朱洪武。
老朱一死,太孫繼位,名正言順的就當了皇帝,這就是建文皇帝。
朱建文當皇帝時年紀很小,十一二歲,就是個毛孩子,讓這樣一個孩子來統治偌大一個神州,實在是有些難為他了。
只是在朱建文還沒有覺得力不從心的時候,有人就打算為朱建文分憂了,那人就是他的叔叔,親叔叔,已是封為燕王的朱永樂,也就是老二。
朱永樂委實等不及了,他想當皇帝,做夢都想,所以他就準備實現自己的夢想,如何實現,兩個字,造反!
當然朱永樂不會那麼直接喊著造反,他的理由就是“清君側,振朝綱”,意思就是皇帝身邊有了奸佞之徒,把皇帝帶壞了,所以他就要替皇帝清除奸佞,口號是這樣,朱永樂最大的意圖還是想,在清君側時順帶著把皇帝也清了。
朱永樂反了,大軍直逼南京城,朱建文也不是吃素的,即便是個少年,但他也是個皇帝,就指揮軍隊和叛軍打了起來,幾場大戰下來,朱建文敗了。
他叔叔軍伍出身,身經百戰,麾下既有良兵也有強將,他如何會是對手,結果叛軍長驅直入,殺到了南京城,將京城團團圍住,本來朱洪武可以直取京城殺入皇宮,可為了能夠名正言順的登上帝位,他必須要讓自己的侄子寫下禪位詔書,交出傳國玉璽。
朱永樂以為,在他的威勢之下,自己軟弱的侄子定會乖乖就範,哪知道朱建文竟然不願投降,一把火就燒了皇宮,來了個玉石俱焚,別說傳位詔書,就是傳國玉璽也隨同朱建文化為了灰燼,消失在了那場熊熊大火之中。
大火再烈也有熄滅之時,朱永樂終於如願以償當上了皇帝,只是南京城被火燒了大半,皇宮也沒了,他也不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