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排日打和劉大毛李焉還有烏基朗達這些人,要想在沒有學校的年代自發地組成起來成為一個學校一樣的大集體,就算是外界的壓力造成,也斷然不會允許他們自發組成一個大集體,只有千方百計地去破壞沒有一點真心實意的成全,要是有一絲一毫的成全,那就是苗山裡面的一個笑話了。奴隸時代還沒有結束,怎麼就到了共產主義時代呢?但是,漢人對於學校的方式,是給山地人帶來影響了的,來來往往落難逃生的人,其中有楊再宗一樣辦過學校的,至少他就把學校的模式帶入了雷山部族,所以這就是漢人的問題,非得要在逃難的時候才肯把自己的秘密交待出來,學校就是力量,學校是形成權力的核心所在,權力越是集中,對於學校就控制越加嚴格。
第二百八十二章繼續交待(36) '本章字數:3220 最新更新時間:2011…03…29 12:35:32。0'
周仲孫的交待裡面,沒有一次提到學校,他不想提到學校。周仲孫的理由是寧州不是一個可以談論學校的地方,這裡是高原,高原上只有奴隸與主子,只有主僕關係,沒有師生關係。
他不僅認為寧州應該這樣,所有的山地都是一樣的,小小夜郎郡不就是不應該有學校嗎?梁州漢中一帶也是不曾有過學校,就算有也是他應該摧毀的。秦州山地多,秦州也不應該有學校,山地上有學校是一件多麼奢侈的事情,需要帝王做出做少讓步才能允許學校經營起來。周仲孫認為就連平原上都不應該有學校,這年頭講的是拳頭和刀槍,不是講的學校和學習。居然來了一群要求學習的刁民,這群刁民推翻了自己這個主人,莫忘記了周仲孫背後還有大靠山,真正的大靠山,不是這苗山作為靠山的靠山。
靠山之所以可以依靠,還不是因為有高山一樣的威嚴,有高山一樣的居高臨下的權力。周仲孫認為自己的靠山有些鬆動了,他感到非常洩氣,祖上的光榮眼看就要到此為止,在他的字典裡面可沒有勤勞勇敢這樣一類字眼,他的字典裡面只有宮殿皇陵。那是人裡面的高山,凡是人可以修建的建築,才是屬於人的高山,在他眼裡苗山就是永遠不再冒火的死火山,沒有生氣最好,冒出來的熱氣都是用來泡腳的。
誰嘲笑山地人無知誰就會倒黴。周仲孫一家就是典型例子,周仲孫自己成為俘虜,這是他周家應有的下場。原本週家不應該這個樣子的,要是周家不跟隨主子進來,周家人物的日子會過的更好。為什麼要消滅成漢國呢,到底是李家人物反對司馬家族有理還是司馬家族反對李家人物有理?周家的人物,做了環球旅行而不知道自己的過錯,當年他爺爺輩分的周家家裡,跟著陶侃走遍大江南北,不可謂見識不廣,眼界學歷也不可謂不高,對於朝廷上下沒有不熟悉的,對於朝政文武也是沒有不知道的。文武張弛,周家選擇了繼續揮舞大棒,用大棒來達到他們滿足慾望的需要。
劉大毛父親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人,至今也沒有得到答案,劉大毛當然很不滿意,劉大毛自己並不需要答案,周仲孫願意不願意交待出來,那是他在決定自己的出路,劉大毛只是被山林裡的人擁戴起來,這樣他就得知道父親當年到底是幹什麼的,為什麼那麼仇恨讀書。要是劉大毛都解釋不了,周仲孫就算是劉大毛父親的上級,回答出來也是沒有意思的。對於周仲孫的處理,劉大毛雖然不是寧州部族的人士,但是他也被推薦來作為處理周仲孫出路的人士之一,他既然要脫離過去的劉家,當然也得要脫離周仲孫,這樣他需要學習如何脫離。這才是問題的關鍵,脫離周仲孫就是脫離晉朝皇帝,劉大毛得要知道認字裡面的皇帝一詞的含義到底是哪些?皇帝不是就是寫在竹簡上面的那麼兩個字,這兩個字有對應者,對應者最直接的就是周仲孫,他是晉朝皇帝任命的地方官員,要代理皇帝打點這寧州地面上的事情,把他推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