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外、沙州境內的統治權。這有一半要歸功於張邁這段時間以來的活動,還有一半則是要多虧曹議金二十多年的順民教育所賜!
要知《安西唐軍長征變文》早已傳遍各鄉里,河西漢民都已視安西人為同族,百姓們本來就缺乏反抗性,聽說張邁的軍隊進入接掌本地統治時竟然都沒有多少牴觸,許多人心裡是這樣想的:曹令公對不起張大都護,所以張大都護的人來和曹令公算賬了。
反正在曹老爺手底下可以過日子,從《安西唐軍長征變文》裡頭聽來,好像張老爺對百姓更好。姓張的老爺和姓曹的老爺打架,關老百姓什麼事情呢?所以大多數人都只是看熱鬧,也有一些熱切一點的農村擺出了香案來迎接軍隊,當然也就有一些不服氣的會搞一些破壞性的小動作,不過這些都只是插曲,不是主流。沙州的郊野、農村,大體上是平靜的,如果曹議金看到自己經營多年的心腹領地竟然如此輕易地就接受一個外來統治者,只怕非氣得蹦起不可。然而多年後張邁回顧此事時又想到了事情的另外一個方面:加入這一次入侵沙州的不是安西軍,而是胡人,沙州百姓是否也將如此順從、如此麻木呢?
和城外的平靜相比,敦煌城內的情況就要複雜得多了!
張邁對沙瓜地區百姓的戰略手段,總的來說不是征服,而是爭取。
薛復是明白張邁這種考量的,所以大軍到達敦煌以後他並未馬上就攻城,只是佔據各處出入要道,截斷城內城外的溝通。曹元德手頭雖然還握著近萬兵力,但這時卻絕無出城野戰的勇氣!而薛復好像也沒打算強攻。
從昨日圍城到現在就不斷有箭書射入城內,箭書中並沒有什麼威脅的話,相反全都是安民的言語,魯嘉陵草擬的這份箭書用的是很平實的甚至有點變文味道的語言告訴敦煌民眾幾件事情:第一此次安西大軍東進是因為曹家對不起張大都護,且勾結胡人將張大都護圍困在玉門關,所以安西大將領兵前來弔民伐罪;第二,大軍入城以後,絕不會擾民,軍隊之脅從者也不會問罪;第三,請城內居民不要再跟隨曹元德助紂為虐,儘早開成迎接大軍,但如果依然執迷不悟,城破之日也將是對一干從犯的審判之時!
敦煌乃是西北文化重鎮,城內居民的識字率接近三成,所以箭書的內容很快就傳開了,由於箭書以變文形式寫成,讀起來琅琅上口,一個識字的人讀了一遍,旁邊聽的人就能傳誦。
一開始曹元德和閻一峰還不斷派人監控鎮壓,但到後來連官兵本身也私下傳閱起來那箭書來,這些官兵有許多人的家眷也都在城內或者就在城外啊,這時候大局顯然已在安西軍的掌控之中,除了極少數曹氏的死忠之外,還會有多少人願意帶著一家老小跟著曹元德跳火坑呢?
同族操戈與異族抗戰之間究竟有所不同,若此時圍在城外的是異族大軍,城中軍民為一股大義所激或許還能擁戴曹家誓死守城,但現在城外薛復卻已經表態得很明顯:我就是來找曹家麻煩的,與其他人等無關!加之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都讓民眾對曹元德的言行產生了普遍不滿,一股曹元德無法控制的情緒開始不斷地湧動著,並從民間滲透到軍隊中去。
用魯嘉陵的話來講,這次的圍城行動,打的不是軍事仗,而是政治仗!
城內,張家祠堂便的側巷裡,幾個低沉的聲音正在交談著。
“今晚就能見到大哥了。我已經說好了。”
這句話裡的大哥,就是張毅。
“今晚?欒定安呢?”
“他,之前像狗一樣吼著我們,但昨天安西軍抵達之後,他就像貓一樣靜了,我說要去見大哥,他就閉上了眼睛。”
“沒想到曹元德的這條狗變得這麼快。”
“不快行麼?過個幾天,這敦煌可就要改姓張了!我們動作也得快些,據我所知,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