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的鋪面,這個也容易答應,邳州和隅頭鎮上的商行貨棧本就被趙字營吞下,現在無非是正個名義,清江浦那邊拿出三家鋪面來也很簡單。
趙進並沒有像大家預料的一樣獅子大開口,而且這鹽市看著又是個不錯的勾當,這讓大夥都覺得趙進這人雖然強悍霸氣,卻不是不講理的莽撞人,還是能一起發財,可以長長久久的做下去。
等鹽商們燒香拜佛完畢,各自從徐州回返,一切都是塵埃落定了。
從徐州通往周圍各省以及本省州府的私鹽買賣等於被趙進掌控,揚州鹽業中人,不管和這個方向有沒有關聯,都在這鹽市上開設店鋪,這就等於是繳納常例,馮金德心滿意足的回到了揚州,身邊多了十名來自徐州的護衛。
臨行前,不知道那個好事者起頭,眾人想要給趙家送一塊匾,匾額上的金字就是“江北第一家”,意思雖然淺薄,可卻是一種承認。
只不過訊息很快就被趙進知道,含笑拒絕了,就算沒有這塊匾,趙進一樣是江北第一。
私鹽從來都是暴利,趙進掌控了產地和批發銷售的渠道,自然財源滾滾,但對於趙字營來說,最大的財源是酒,嚴格來說,是個漕糧置換結合起來的酒,靠著燒酒,趙字營拿到了大批價格低廉到可笑的大米,這些大米翻手倒賣就是淨利,只要趙字營的酒坊不停出酒,就等於金河銀河不斷流入趙字營的金庫。
雙溝鎮的酒坊也是開業,利用那裡現成的酒坊酒窖,漢井名酒的產量翻了足足三倍,而且真正懂酒的人品嚐起來,這雙溝鎮燒酒的味道比徐州那兩處的都要好,因為這裡酒窖是老窖,師傅懂行,又有好水,自然有好酒。
其實,漢井名酒各個酒坊的燒酒質量都在提高,無非是擷取二鍋頭的火候分寸把握,做的越久,經驗就越豐富,酒自然就越做越好。
儘管產量暴增,可依舊供不應求,漕運上的需求增長更是翻了幾倍,北直隸和遼鎮這等地方冬日苦寒,對漢井名酒這樣醇烈的燒酒自然喜歡,甚至在那邊也有人販運到口外和邊牆外,賣給蒙古人和女真人求得暴利,即便現在是夏天時節,也要提前備貨,免得到時候一船船運過去賣,根本不頂事。
除了北邊,南邊湖廣、四川甚至雲貴之地也有需求,那邊溼寒,冬日裡難過不遜北地,為了祛除潮氣,喝幾口漢井名酒也是活血暖身,舒服的很。
更不要說,大明南北各地的藥店發現用漢井名酒做藥酒,效力比常用的酒要好上很多。
開始這漢井名酒只是在徐州左近賣,商人們販運,也不過去往山東、河南還有南直隸江北各處,自從被漕運上的人喝到,漢井名酒開始沿著運河銷往大明各處,需求也跟著暴增起來,對於眼下的隅頭鎮漕運一系來說,他們要做的就是收酒囤酒,有多少要多少,孫家商行甚至要控制這個量,畢竟漢井名酒還要賣到很多地方,
甚至連漕船上都有改變,有些漕船上裝運的糧食直接就是為了換酒用的,漕丁會在船舷上用灰石畫個酒碗,此等被人稱作“漕糟”。
漕運是大頭,另有一個要專門保證的就是王自洋這些牛馬商人,他給趙字營帶來了馬匹,有領來了百餘名能騎善射的韃子青壯,這人情當真不小,他的需求趙字營自然要保證,何況王自洋這些牛馬商人帶來健馬壯牛等大牲口,這些都是草窩子墾荒必須的畜力。
如今王自洋這夥人說不上是販運牲口還是販運白酒,以往從北邊敢來畜群,在徐州這裡慢悠悠的賣上一年,可現在卻不同,每次帶著大車和駱駝來到,裝滿了燒酒之後又是北返,留在徐州看店的只是幾個心腹親信。
按照劉勇打聽來的訊息,王自洋他們靠著這酒,和山西那邊最大的幾家商號,還有大同和山西兩邊鎮的武將們都掛上了關係,如今這酒到了太原就可以卸貨,自然有人帶貨出口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