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太子那時候也曾覺得自己這個四弟太天真,把一切都想的太簡單了。但那時候諸皇子都不安分,只有一個四皇子始終支援著他這個太子,所以太子也分外珍惜這個兄弟,也就頗為縱容四皇子的各種想法。當四皇子到處得罪人的時候,也只有太子不會責備他的行事手段。

廢太子視四皇子為親情的最後堡壘,他是個性情中人,哪怕聰明有手段,可是一次次風波下來,足以讓太子對所謂的親人們冷了心腸,不再期待多餘的親情‐‐當然,始終站在太子一邊的四皇子除外。

而四皇子則視廢太子為自己的知己,覺得只要廢太子將來能登基為皇帝,那他們兄弟聯手,就能徹底改變這個腐敗的朝廷,讓民間百姓恢復元氣,實現中興之治。

現如今廢太子乾脆利落的事敗身死,他還給四皇子留下了後路‐‐讓四皇子沒有被廢太子逼宮的事牽連。

四皇子失去了最好的兄弟和知己,現在又被皇帝推著在朝廷上和五皇子爭鋒相對‐‐若是他不能謀得皇位,那將來他也會和廢太子一樣,被這皇權碾壓的灰飛煙滅。

皇帝從來沒有認真培養過四皇子‐‐因為四皇子自小就表現出了一種過於認真的氣質,凡事都愛講究個是非對錯,對自我的道德標準要求特別高。

四皇子這種眼裡揉不得沙子的執拗性格,讓皇帝很早就認為他不適合成為人君‐‐否則這不僅是為難四皇子他自己,也是為難朝堂上的臣子。

皇帝知道四皇子品行高潔,但品行高潔的好人不代表就能成為好皇帝。在四皇子眼中,愛恨太分明,黑白對錯分得太清楚,實則政治不會那麼簡單。

過去皇帝還一心培養太子的時候,他是默許了四皇子跟隨在太子身邊的‐‐四皇子不適合成為皇帝,但是若是碰到了合適的君主,當一個賢王卻是綽綽有餘了。

可惜現在的情形是‐‐太子事敗身死,其他參與其中的皇子們也被皇帝廢掉了。

現在皇帝只剩下了五皇子和四皇子可以選擇。

也許在眾臣們看來,皇帝還可以選擇培養那些年紀更小的皇子們,再重新培養一個讓皇帝滿意的繼承人。

但是皇帝自己知道,這次太子的逼宮事件,對皇帝的打擊特別大。

正是因為皇帝年老多疑,對太子的逼迫越來越多,導致了太子無法忍耐,最終決定逼宮造反。皇帝雖然問罪了太子極其同黨,但他的內心深處是明白的,原本太子並無反意,是他這些年逼迫太子太過了。皇帝心中也有些悔意,這種悔意折磨著皇帝的內心。

另外,太子曾是皇帝最看重和寵愛的兒子,哪怕這些年父子關係日漸緊張,哪怕這次太子逼宮,但皇帝也只是想像圈禁皇長子那樣圈禁太子,從來沒想過要這個兒子的命。但是太子卻寧可自盡也不願意苟且偷生,一個曾經心愛的兒子死在眼前,對皇帝的打擊也是很大的。

所以皇帝在太子逼宮事件後病了很久,其實皇帝是中風了,御醫們說皇帝不能再繼續勞累了。

皇帝隱藏著自己的病情,冷酷的處置著太子的同黨們,以及太子的對頭們。

正因為太子選擇了自盡,皇帝對皇長子和三皇子的處置,才加重了幾分。皇帝對太子有內疚,遷怒了這兩個站在太子對立面的皇子。

也因為太子選擇了自盡,原本應該會被皇帝遷怒的太子的內眷和子女,以及太子的死黨四皇子,都被皇帝輕輕放過了。

事情過去之後,皇帝還封了太子一個&ldo;義忠親王&rdo;,又讓太子的一個兒子當了義忠親王世子。

太子曾經造反,對朝廷和皇帝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