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去。這種變法在思想文化上的影響固然是巨大的,但在實際操作上,無異於小孩過家家。

光緒對於慈禧太后的陰謀一無所知,只是從每日朝見慈禧太后的感覺中,覺察到大勢不妙,於是,他寫了幾道“密詔”,要康有為到上海辦報館,實是要他去避難。等光緒密召楊銳入宮,向他說明緊急情況,要他設法時,楊銳驚慌失措,竟冒出了一句書生氣十足的話:“這是陛下的家事,應當同你家裡人商量。”至此,光緒已完全絕望,他慌急、焦躁、憤怒,但卻一籌莫展。

他是個聰明人,知道自己只能坐以待斃。但他還想作一番努力,當時,袁世凱正在北京,光緒就於九月十六日召見了袁世凱。在光緒看來,袁世凱對維新變法一貫表現得較為積極,他想爭取袁世凱的軍隊,也許會有挽回敗局的希望。在與袁世凱面談時,光緒對他備加稱讚,並大升其官。袁世凱先是一驚一喜,隨後就恍然大悟,明白了光緒是想利用自己。袁世凱權衡了各方力量之後,立刻跑回天津駐軍所在地,向榮祿告密。榮祿得訊,當晚就乘火車從天津趕往頤和園,向慈禧報告。

9月21日,慈禧太后從頤和園回來,光緒慌忙跪地迎接,慈禧太后聲色俱厲地把他訓斥了一番,以光緒的名義下了兩道“上諭”,宣告光緒退位,自己重新訓政。慈禧把光緒囚禁起來,又殺掉康廣仁、楊深秀、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六人,史稱“戊戌六君子”。

這下,光緒帝完全成了一個囚徒,被監禁在西苑瀛臺,或頤和園的玉瀾堂。到過頤和園的都知道,這裡完全是一個死院,東西兩廂的牆是一個暗牆,不能從窗戶跑,皇后住後院也不能到前院來。從光緒24年到34年光緒死,整整十年。

“戊戌變法”是清朝五次歷史機遇當中的最後一次,變法的失敗使清朝喪失了最後一次改革變法的機會,導致的結果就是清朝的滅亡。

婚姻不幸

光緒皇帝一生政治生活可以做出一個結論是悲劇,但是光緒的家庭生活也是悲劇。光緒只有一後二妃,這在清朝皇帝裡面是十分罕見的。

1888年,光緒18歲,已到結婚年齡了。西太后慈禧決定為光緒成親。慈禧不顧光緒本人的反對,給他物色了一個他並不喜歡的皇后。她就是慈禧親弟弟佳祥的女兒,比光緒大3歲,時年已21歲。這位皇后長得實在不漂亮,瘦弱駝背,才能也平庸,再仗著有慈禧這層關係,行為做事比較驕橫。光緒雖然極為不滿,但也無可奈何。

其實,光緒是慈禧親妹妹的兒子,皇后是慈禧親弟弟的女兒,他倆是表姐弟關係,屬於近親結婚。然而,慈禧之所以選自己的侄女為皇后,就是想利用皇后來控制和操縱皇帝,繼續掌握朝廷大權。

光緒對這樁婚姻從定親時,就不滿意,接踵而來的不幸是擇定婚期前一個多月迎娶皇后的必經之門太和門在深夜突然起了大火,吞噬了太和門及其左右的貞度門、昭德門等建築,不得已,只好清理火場,臨時趕製了太和門綵棚,才得以奉迎皇后入宮。

光緒與皇后的婚事也許正應了那場預兆不祥的大火,夫妻兩人生活上一輩子不親、政治上不合。在光緒與慈禧帝后兩黨之爭中。皇后不僅始終站在慈禧一邊,而且還起到了忠實幫兇的作用,是慈禧探聽、監視皇帝行動的一個忠實耳目。

他倆在生活上也不協調,光緒始終不愛她,兩人各鬧各的犟脾氣,你不遷就我,我更不遷就你,互不讓步,只是當著西太后的面或在別人面前,才裝成夫妻樣,但那是做給別人看的,事實上雙方彼此並不說話。據說在光緒臨死前的十多天,有一天皇后來請安,光緒當即吩咐皇后“請跪安吧”,意味著請她馬上退下。然而,皇后沒有及時退下,而是裝作沒聽見。光緒連發兩次話,她都不答理。光緒是個易怒的人,他奮起身來拽下皇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