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義陽危機,齊明帝蕭鸞先派左衛將軍崔慧景、寧朔將軍裴叔業領兵迎戰。聽到北魏軍隊分兵攻打義陽後,又派遣蕭衍和平北將軍王廣之領兵救援。可是,當部隊行進到距義陽一百里的地方時,聽說北魏軍隊人強馬壯,齊軍將領們都畏懼魏軍的強大,再也不敢前進了。

這時,蕭衍挺身而出,主動要求擔任先鋒。王廣之見狀大喜,將手下精兵悉數交付蕭衍。蕭衍率軍連夜進發。他避開大路,專取捷徑,很快抵達義陽城外的賢首山,然後命令士兵將旗幟插滿了山上山下。此地距魏軍陣地僅有幾里路程,但齊軍抵達時,魏軍根本沒有發覺。

等到天一亮,魏軍突然發現賢首山上遍插齊軍旗幟,因為不明齊軍虛實,所以不敢輕舉妄動。而義陽城中的齊軍看到後,以為重兵已經趕到給他們解圍來了,於是士氣大增。司州刺史蕭誕下令開啟城門,親率齊軍撲向魏軍大寨,同時順風放火。蕭衍見狀,也率山上齊軍衝下山來。蕭衍親自上陣,搖旗擂鼓助威,齊軍士氣高昂,個個奮勇殺敵。魏軍腹背受敵,頓時大亂,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山谷間到處都是魏軍的屍體,鮮血把河水都染紅了。王肅、劉昶彈壓不住,只好退走。齊軍最終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

清點戰利品時,一個士兵發現了一箱檔案,連忙獻給主將。這些檔案中有一封北魏孝文帝剛剛發來的敕書,敕書上寫道:“聽說齊軍中有一個名叫蕭衍的將軍,非常善於用兵,你們如果和他相遇,一定要倍加小心,最好是堅壁不戰,等我率大軍趕來。如果上天保佑,擒得此人,則江南不難平定。”這個訊息很快在齊軍中傳播開來。從此,蕭衍的聲威大振。蕭衍也因戰功而升任太子中庶子。

497年10月,北魏孝武帝親自率領大軍進攻雍州(今湖北襄陽)。雍州在當時控扼南北,為漢水上游重鎮。雍州刺史曹武率眾抵抗,屢為魏軍所敗。齊明帝連忙命蕭衍和右軍司馬張稷赴援。接著,又命度支尚書崔慧景總督雍州諸軍。他們到達襄陽時,雍州的五個郡已被魏軍攻陷。

次年三月,齊軍進駐鄧城(今湖北襄樊市北)。北魏孝文帝率十餘萬魏軍突然殺到。蕭衍和崔慧景領兵與北魏軍作戰,在雍州西北的鄧城被北魏的幾萬鐵騎兵包圍。蕭衍知道城中糧草和槍械缺乏,就對崔慧景說:“我們遠道征戰,本來就很疲憊,需要休整,現在又遇到強敵圍困。如果軍中知道糧草缺乏的實情,肯定會發生兵變。為防萬一,我們還是趁敵人立足未穩,鼓舞士氣殺出重圍為上策。”

崔慧景雖然心中憂慮膽怯,但表面上卻假裝鎮靜:“北方軍隊都喜歡遊動作戰,他們不會夜裡攻城的,不久自然回退兵的。況且,我軍新敗,士卒缺乏鬥志,此時主動出擊,無異於以卵擊石。”否定了蕭衍的意見。

魏軍集結完畢後,便向齊軍展開衝擊。崔慧景見魏軍勢眾,驚懼失色,便想引軍退走。蕭衍扣馬極諫,崔慧景堅持不從,命士卒開啟鄧城南門,狼狽向襄陽方向逃走。其他各部見統帥溜了,也紛紛逃散。在經過離鄧城不遠的鬧溝時,敗兵爭先搶渡,魏軍乘勢掩殺,齊軍死亡無數,鬧溝幾乎為之斷流。

蕭衍見各路齊軍全部逃走,只得整齊隊伍,且戰且走,也向襄陽方向退去。由於平日約束得法,儘管值此敗軍之際,部隊傷亡甚大,蕭衍卻仍然全師而歸。這次戰役後,齊明帝以蕭衍為輔國將軍,代理雍州刺史。這是永泰三年(498年)七月的事。過了幾天,齊明帝便死掉了。

蕭衍到任後,延攬人才,積極經營,實力迅速膨脹,從此就有了一塊固定的根據地,為他幾年後東下滅齊、建立梁朝奠定了基礎。

反對東昏侯

齊明帝蕭鸞在位只有五年就病死了,他的兒子蕭寶卷即位,這就是無能的東昏侯。蕭寶卷即位後,以揚州刺史始安王蕭遙光、尚書令徐孝嗣、右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