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中書省有張九齡,門下省有裴耀卿,我這個同中書門下三品,就好比當年回京拜相卻沒個正經名義的張說一樣,名不正言不順。”李林甫褪去了人前的笑顏,皮笑肉不笑地說了一句。可轉瞬間,他就看著姜度說道,“你和杜君禮如今可還有書信往來?”
姜度人很不正經地歪著,一顆心卻因為這句話砰的一跳。李林甫如今會如此待他,還不是因為當初他在之前大考的時候提醒過一句燈下黑,結果言中?否則,只有一個嗣楚國公虛名的他,對於李林甫而言,也就只是個需要照顧的表弟,其他的作用就什麼都沒了。對於李林甫提到杜士儀,他當即漫不經心地說道:“隴右杜大帥?人家如今節度一方,不像我,不是在太僕寺,就是在太常寺掛個名,他哪有功夫理會我?”
想想姜度確實是鬥雞遛狗吃喝玩樂第一在行,其他的任事不理,李林甫倒也沒有生疑:“杜君禮自到隴右之後,先後捅出了幾起案子,又退了吐蕃越境兵馬,陛下對其賞識非常,觀他形狀,若一有戰功,極可能便會高升回朝。你既然和他有舊日交情,那就不要浪費了,多多打探一下他的動向。”
見姜度隨隨便便點了個頭,李林甫不禁有些頭疼。可他實在是忌憚杜士儀的手段,再加上聽說惠妃有意替壽王擇妃,最看重的就是杜士儀舊徒也就是玉真公主的愛徒楊太真,他不得不未雨綢繆。再三囑咐了姜度之後,他不禁自言自語道:“河州刺史苗晉卿出缺,若有人能夠出為河州刺史,替我看著他一些,那就好了!”
彷彿沒骨頭似的姜度正半眯著眼睛,一聽到這話,他登時微微睜開了眼睛,正好看到了李林甫那緊皺的眉頭。他笑了笑,輕描淡寫地說:“表兄如果想要弄個人出任河州刺史,不是有個現成的人選嗎?”
第782章 許君刺史
鄯州都督府鎮羌齋中,杜士儀幾乎同時收到了李林甫拜相的訊息以及姜度送來的信。
儘管去年吏部從大考到銓選,出了一堆紕漏,然而,前頭頂缸的是小吏,後頭倒黴的是病故的裴光庭,以及裴光庭重用的一應人等。靠著自己出身宗室以及素來長袖善舞的為人處事,再加上於武惠妃以及高力士這些宦官身上下的水磨工夫,李林甫不但輕巧過關,而且常常有人在李隆基面前說他的好話。再加上他確實精幹,李隆基早就對出身宗室的他極為賞識,因此有人提點了一句此前常常是二相獨掌中書門下,於是方有彼此對立,李隆基思來想去,就決定加個李林甫。
如此三足鼎立,李林甫略微資淺,性格圓滑,縱使張裴二人有所紛爭,應該能夠加以調和才是。
杜士儀看著信上裴寧對李林甫拜相之中天子心意的判斷,他簡直哭笑不得。調和?如若指望李林甫調和張九齡和裴耀卿,那簡直是痴心妄想,此人不挑撥得兩人失和才怪了!而且,據他所知,張九齡雖然不齒宇文融,可對裴耀卿還是頗為認可的,裴耀卿對張九齡亦然,也就是說,這兩位宰相之間也算得上是惺惺相惜,可中間夾著個李林甫,這才真是要命了!
“終於還是到這一天了。”
杜士儀放下裴寧的信,隨即聳了聳肩。就算他還在京城,也絕對阻止不了這種事,反而會更深地陷入政爭漩渦之中,哪有如今出鎮隴右來得自在。他帶著幾分好奇展開了姜度那封信,看清楚前因後果之後,先是為之一呆,隨即就不可抑制地哈哈大笑了起來。
他這笑聲頓時引來了一旁座上正在奮筆疾書的張興為之側目。自從鮮于仲通受任前往洛陽掌鄯州進奏院,張興就不得